<p class="ql-block">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教室里也显得格外明亮。今天我们迎来了金师附小二(9)班的班会主题——千奇百怪的游戏。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小主持人陈以安、陈奕胜、杜思源三位小朋友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这些千奇百怪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首先陈以安小主持人按游戏的种类,给大家介绍了这十种种类:拼摆类、棋牌类、斗角类、球类、投射类、水冰类、杂戏类、豢养类、科技类、语言类。</p> <p class="ql-block"> 陈奕胜小主持人先给大家介绍了拼摆类游戏,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七巧板,宋代叫燕几图,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演变成了七巧图。还有华容道,是借三国赤壁之战中的故事而设计的一种儿童拼摆游戏。其图形构成并不复杂,但所包含的原理却颇为玄妙,有数学运筹学蕴含其中。另外九连环也应属此类,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其中也含有运筹学的原理。</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杜思源小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了棋牌类游戏,有围棋、象棋、各种民间杂棋、各种骰子戏、各种纸牌等。其中围棋、象棋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常见的,还有一些已经失传,如双陆棋、六博、弹棋等。比较奇特的属双陆和六博了。双陆又作“双六”,据说由握槊演化而来,又称“打马”,因为双陆的棋子称“马”。博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行道,“马”作椎形,黑白子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得彩行马。白马从右到左,黑马反之。据《新唐书》卷115《狄仁杰传》中有记载。六博,又作陆博,两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分曹”就是“分拨”。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李白的《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也写道:“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p> <p class="ql-block"> 接着陈奕胜小主持人又给大家介绍了角斗类游戏,比如拔河、斗草、斗鸡、斗牛、斗蟋蟀等。儿童游戏的斗鸡也叫撞拐子,是指一脚独立,用另一脚的膝盖去攻击对方。斗牛又称顶哞儿,即小朋友头对着头作角抵之戏。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就是去找各种花花草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武斗则简单粗暴,把找来的草两两相交,用力对拉,以不断者为胜。斗草是古时中国民间比较流行的一种游戏,是属于端午民俗。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斗草游戏,但是到了南北朝后,斗草就逐渐变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对于斗草这种游戏,古人非常喜欢,特别是孩童。有一天,白居易在看了孩童玩斗草这个游戏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于是就写了《观儿戏》这首诗。</p><p class="ql-block"> <b>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b></p><p class="ql-block"><b>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b></p><p class="ql-block"><b>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b></p><p class="ql-block"><b>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b></p><p class="ql-block"><b>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b></p><p class="ql-block"><b>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b></p> <p class="ql-block"> 然后陈以安小主持人给大家分享了球类游戏,马球、蹴鞠、踏球、捶丸、踢毽子等。比较奇特的当属捶丸,又名地打球,双方持棒击球,以击中对方球门为胜,与今之曲棍球有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 这些游戏中小主持人着重给大家介绍了马球和蹴鞠游戏,带领大家边看视频边了解,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巧捷推万端”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马毬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毬的记载。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毬”、《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毬”之句。</p><p class="ql-block"> 蹴鞠,又名“蹋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来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鞠在古时候王公贵族子弟经常会举办这样的活动。蹴鞠这种活动,魅力非常大,从陆游的这首《晚春感事》古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b>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b></p><p class="ql-block"><b>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b></p><p class="ql-block"><b>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b></p><p class="ql-block"><b>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b></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杜思源小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了投射类游戏。如击壤、斗凿、抛砖、抓子儿、弹弓、射箭、投壶等。击壤据传起源于帝尧时期,壤为前圆后锐的鞋形木制抛击物,玩时先将一壤插于前方数十步,再以手中之壤击之,击中为胜;斗凿、抛砖与击壤类似,只是所用器具为铁板、砖块。小主持人最推荐的是投壶游戏,一边带领大家看投壶视频一边了解投壶游戏,投壶起源也很早,在周代就已流行,即以一壶置前方,用手持箭投入壶中,投入多者为胜。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投壶,据《礼记·投壶》记载,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常在宴会上玩,以助酒兴。据《旧唐书》卷16《穆宗纪》记载,给事中丁公着说:“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于乱。”在酒席宴上,士大夫们饮酒、赋诗,还玩投壶这种游戏。介绍完投壶游戏,小主持人还带领大家一起玩投壶游戏。</p> <p class="ql-block"> 别有生趣的投壶游戏之后,陈奕胜小主持人又分享了水冰类游戏,包括游泳、打水仗、垂钓、堆雪人、打雪仗等。冰雪类游戏主要在冬天,在北方;水中游戏主要在夏天,在南方,苏东坡在《日喻》一文中写到:“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其中垂钓这项活动最早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古人在垂钓时是很喜欢聊理想,谈人生。但是随着这项活动的普及,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比较喜欢的游戏,在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诗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垂钓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b></p><p class="ql-block"><b>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b></p> <p class="ql-block"> 接着陈以安小主持人介绍了杂戏类游戏,有抖空竹、踩高跷、抽陀螺、放风筝、捉迷藏、骑竹马、滚铁环、爬竿子、跳大绳、推枣磨等。这些游戏中大家比较陌生的可能是推枣磨:其玩法是将一枚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另用一根细竹蔑,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蔑小心翼翼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其中比较有意思当属骑竹马,骑竹马就是手握住竹竿或木棍的一端,一手挥鞭或木刀,胯下的竹竿随着儿童的蹦蹦跳跳的马步逶迤前进。这种为男孩子们所喜爱的骑竹马游戏的产生,大概与从西汉开始兴起的骑兵有直接的关系。骑兵们金戈铁马、驰骋如飞的英姿成为男孩子们模仿的榜样。唐代的李白也曾在他的诗歌《长干行》里写道,一个男孩骑竹马去找一个小女孩玩青梅以后人们常用“青梅竹马”形容青年男女从小培养起来的纯洁感情。</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介绍的游戏——抽陀螺。陀螺,用实心的木头做成,游戏时用鞭子抽打,使它快速旋转,这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冬季和早春的体育游戏。早在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已经挖掘出陶制的小陀螺。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申报的打陀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陀螺,这种古老的游戏不知伴随多少代人度过了自己的儿童时代,明朝北京就有“杨柳儿活,抽陀螺”的儿歌。同学们玩抽陀螺游戏,玩得乐不可支。</p> <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陈奕胜小主持人又和大家聊聊豢养类游戏,这一类别主要跟小动物有关,包括捕蝉、捉鸟、捉蝴蝶、捕蜻蜓、养蝈蝈、养猫、养狗、养小鸡小鸭等,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杜思源又介绍了科技类游戏,这类游戏此前较少为人们所注意,是指蕴含有一定科技知识的游戏。清代有学者编写过一部《游戏三味》,书中便大量收集了历代游戏性质的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以安介绍了语言类游戏,包括猜灯谜、拆白道字、诗钟、拍七、顶针续麻等。诗钟是一种文字对仗游戏,顶针续麻是一种文字接龙游戏,拍七则是一种训练儿童反应能力的游戏:其玩法是甲童先说一,乙童继说二,依次往下,但逢七和七的倍数不能说出该数字,而以击掌代之。其中七、十七、二十七……称为“明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称为“暗七”。说出明七或暗七者就输了,要受到惩罚。</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当属猜灯谜了,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在教室一角也展开了猜谜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小朋友们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三位小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了那么多种类的游戏,有些是比较常见的,有些或许是大家第一次听说的,有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今天分享给大家的都是小主持人们觉得最千奇百怪的游戏,适度的游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使我们身心放松,还可以推动我们智力开发,正如姜老师说的玩游戏不仅仅只是游戏,还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从游戏规则中学会做个有涵养有素质有品味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策划:陈以安妈妈</p><p class="ql-block"> 陈奕胜妈妈</p><p class="ql-block"> 杜思源妈妈</p><p class="ql-block">美篇:陈奕胜妈妈</p><p class="ql-block">摄影:陈以安妈妈</p><p class="ql-block">审核:姜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