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的太行山,群山苍翠,绿浪滔天,红岩若隐若现。在些“红”与“绿”之间,一抹流动的“蓝”缠绕其间。这里是太行山的东麓。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华山国际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永敏与集团各位领导、华中大区各校校长等领导前往红旗渠,参观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 “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走的林荫道,两旁赛花楼;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缺吃和穿,不怕灾年头;生活日日好,山区人民永无忧。”这是1958年林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林州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那时候,正处困难时期,国际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摄取最低的热量,释放改天换地的大能量。在总投资6865.64万元中,林州自筹资金5839万元,占总数的85.06%。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太行山的层峦叠嶂间,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结束了林州人民吃水难的苦难历史。</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由梦而起、而为、而成。为了实现“清水到处流”“生活日日好”的梦想,林州人民劈山填谷,开山凿渠,改变河山旧貌。</p><p class="ql-block"> 悬崖峭壁建“天河”,危险随时会发生。</p><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p><p class="ql-block"> 10年,林州人民共烧制石灰14.5万吨;造炸药1215吨,占总量的44.3%;制水泥5170吨,占总量的77.1%;编抬筐3万多个;修配、制作水桶18900多副,各种工具117万件。</p><p class="ql-block"> 10年,红旗渠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 渠水滚滚流过,不曾停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加光辉灿烂。在新的历史时期,红旗渠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人民阔步前行,进而形成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不经意间,仿佛与英雄的开山者擦肩而过,他们推着独轮车,抡动着铁钎,号角嘹亮、青山踏遍。</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一条渠,可又不仅仅是一条渠。它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 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精神。精神长河,映照初心。扣人心弦,催人奋进。</p><p class="ql-block"> “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总书记的嘱托,必将化成年轻一代奋楫争先的时代步伐。历史造就了红旗渠精神,时代需要红旗渠精神。让我们跨越艰难险阻,用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团结的作风,打赢今年的招生战役,为集团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让红旗渠精神在华山国际教育集团闪耀、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