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一起长大

山风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五岁了。五年的时光,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只能算短暂的一瞬。然而,回首与儿子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又让人感觉到有许许多多的喜悦、辛酸、幸福和感慨。儿子度过了他生命中的五年征途,我也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儿子一生下来,自然也就成了父母乃至全家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自古以来做父母的传统思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漂亮。我亦如此。但是,在幼儿教育阶段,我却把目标定在了健康和快乐上。在入学之前,我最大的愿望是儿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每一天都快快乐乐。于是,我们尽可能让他多运动。爬山、赛跑、踢球等等,我们都鼓励他参加,让他去玩;尽量不去限制他的自由,只有一点,那就是他快乐就行。</p> <p class="ql-block">  有许多父母总以儿女能讲几个故事、能背几首诗歌、能唱几首儿歌、能跳几曲舞蹈为荣。当然,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聪明的体现。但我认为,作为幼儿,在入学之前,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各种习惯。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才会收益多多。为此,我们有意培养他的自主、适应能力。他虽然个子不大,但是,在我们学校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朋友中,他是最早进幼儿园的,也是最早能全托的孩子。我们时时注意培养他的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培养他尊敬老人、团结朋友的习惯,培养他对事物专注的习惯……所有这些,我认为对他以后的成长都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上,我们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首先从父母身上学到他最初的知识和品德。这显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都比较注重。例如:逢年过节,我们买东西或给钱给父母,往往都让他去交给爷爷奶奶。刚开始,他老问我们为什么?我便一遍又一遍跟他解释。后来,慢慢地形成了习惯。上星期的一个细节让我感慨颇深。我们带着儿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到家后,他老是寻找他的书包。我们问他干什么?他不回答。后来,他找到书包,拿出两片饼干给他奶奶,后来又拿了幼儿园发的梨子给他爷爷。这虽然是小事,但却可以看出身教的作用。还有一件小事,我也印象颇深。平时在家里、学校,我们总是让他把果皮纸屑放进垃圾桶,不准随便乱扔。他也照着做,基本上养成了习惯。有一次,我带他到集市上买菜,给他买了一杯豆浆。喝完后,因为没有垃圾桶,我便随手将杯子扔在地上。儿子看见后,马上说:“爸爸,不准乱扔垃圾。”我才突然醒悟过来,捡起了地上的杯子,表扬了他。虽然都是小事,却可以看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为人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放纵”为主,有时也有“专制”的一面。对于一些小事,我们基本上是让他去干,只要他喜欢就行。有时儿子把衣服弄脏了,把杯子摔烂了,把电脑搞坏了,把玩具弄丢了……如此等等,我们没有批评过他,即使是花钱较多的电脑坏了也如此。而且,在他玩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新的玩法或创意,我们都表扬他。但是,对一些“原则”性问题,我们就较为“专制”,不但批评,也打过。例如:安全问题、礼貌问题。有一次,他拿着一根铁丝往电源插座的孔里插,幸亏我及时看到,把他拉开,第一次打了他。因为,如果让他那样,有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打他,是为了让他能长个“记性”,知道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后来,恰好他有一本《蓝猫》的碟子,讲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和他一起看了,他弄懂了什么回事,以后再也没有去弄过插座了。作为父母,我觉得一方面要放开手让儿女去做他想做的事,不要顾忌太多,另一方面,有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做的事一定不能让他去做。否则,就成了溺爱,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p> <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应尽可能多与孩子相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与孩子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孩子的“导师”,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很多父母无法实现,只好寄在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或者是让他入园。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父母还是应该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们玩玩。</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只是我的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肯定有很多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地方。我全部说出来,以求大方之家赐教,以便更好地培养儿女,让他们充满希望。</p>

父母

孩子

我们

儿子

习惯

培养

小事

杯子

儿女

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