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数学认知</p><p class="ql-block">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p> <p class="ql-block">4~5岁</p><p class="ql-block">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p><p class="ql-block">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教育建议】</p><p class="ql-block">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p><p class="ql-block">●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p><p class="ql-block">●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p><p class="ql-block">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p><p class="ql-block">●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p><p class="ql-block">●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p><p class="ql-block">●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爸爸妈妈休息。</p><p class="ql-block">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p><p class="ql-block">●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p><p class="ql-block">●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p><p class="ql-block">●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p><p class="ql-block">●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p><p class="ql-block">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p><p class="ql-block">● 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p><p class="ql-block">● 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时,可以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方法平均分配。</p><p class="ql-block">● 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后,引导他们统计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