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嵩山少林寺的传奇吗

运动小达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嵩山少林寺,</i><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下第一名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下功夫出少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少林功夫甲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登封市嵩山少林寺</i></p><p class="ql-block"> 其风景属于5A景区.更是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少林寺</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i>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又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1]少林寺</i></p><p class="ql-block">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盛于唐,此后各朝代皆有大规模扩建。</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基本信息</i></p><p class="ql-block">中文名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p><p class="ql-block">外文名 Dengfeng city Songshan Shaolin Scenic Area</p><p class="ql-block">景点类别: 现代建筑</p><p class="ql-block">所属国家 :中国</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p><p class="ql-block">景区等级 :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 :北温带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主要景观 </i>:少林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地位价值:</span>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时,天竺僧人佛陀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4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寺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寺旁有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馀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代缘公塔等。寺内保存唐以来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庵禅师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该寺近年来曾屡加修缮,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现存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庵、二祖庵及达摩洞等</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主要景点:</i></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少林寺</span>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一进山门,便见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木雕像 </i>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i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故称</i><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碑</i><i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林</i>。<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锤谱堂</i>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展史及其显赫功绩。</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天王殿 </i>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个个威武雄壮。穿过天王殿,其后有<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大雄宝殿。</i>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之后,又有<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藏经阁,</i>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禅房,</i>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过了法堂便来到<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方丈室,</i>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达摩亭</i>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地断臂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毗卢遮那(即法身佛)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i style="font-size:22px;">千佛寺</i>的东侧有<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白衣殿</i>,西侧有<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地藏殿</i>,都十分壮观,值得一游。少林寺的文物也十分丰富。寺内保存有珍贵碑碣石刻,如武则天撰文《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多样文物。</p><p class="ql-block">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大塔林。</i>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湛,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从塔林北行约一公里,就到达<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初祖庵。</i>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价值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祖师像。</i>从初祖庵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石牌坊。</i>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二祖庵。</i>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曾在此养伤。殿前有<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四眼井</i>,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p><p class="ql-block"> 对于人世间而言,没有比佛性情更好的人,<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佛的最显著特点是修养好和脾气好</i>。迎佛迎到家,你要我来我招之即来,送佛送到西,你让我走我飘然而去,充分显示了好聚好散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最初东汉明帝时,</span>明帝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梦见了金色的神人,像金色的鸟儿在宫里飞来飞去,这一晚明帝的梦异常清晰。第二天上朝,明帝就把这些讲给大臣们听,大家不知道如何回答,一个名叫傅毅的大臣站出来说,这金色的神人应该就是西方的佛。皇帝于是决定派人前往西域寻求佛法。跟随汉朝使节来华的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还有一大批佛经佛像。印度僧人和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来的,白马为佛教的东来作出了卓越贡献,<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佛教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span>。汉明帝敕于洛阳西雍门外建白马寺供二人译经。<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白马寺</i>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佛寺。唐朝诗僧灵澈的诗句“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说的就是佛教初到白马寺,到三国年间在南方发扬光大。在白马寺生活的摄摩腾、竺法兰抬起头来,悠然望见东南方有高山耸峙,烟云出于其间,于是奏请明帝,派人陪同他们去那里另寻清静之地建造僧刹。高僧一行有缘踏上了嵩岳福地。<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太室山</span>南麓有一狭长的山间谷地,林壑生凉,流泉成响。东面有两峰并立,其间空阙如门,当地人谓之嵩门。每逢中秋,山民们于暮色之中,焚香静坐,以待月出。须臾,一轮明月从嵩门间冉冉升起,银光泻于空谷,万籁凝于石崖。此景谓“<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嵩门待月”</span>乃嵩岳第一胜境。两位高僧佛心为之所动,决定在这里“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搭方丈;临浚流,立僧房”。<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寺成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汉明帝敕名“东都大法王寺”,晚于白马寺三年,这是中国第二座佛教寺院。</i>汉明帝笃信佛教,大法王寺建成后,由于嵩山地处京畿,往来方便,明帝及随从官员多次亲临道场,听经拜佛。明帝还下令,新任命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到大法王寺听经学法后方可上任。摄摩腾、竺法兰于这座中土宝刹“对千年之乔木,纳万代之芬芳”,凝思静虑,译经布道。继永平十一年他们在白马寺完成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后,又于嵩山大法王寺陆续译出几种小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佛教犹如一粒从西方飘来的种子,首先在嵩洛之间扎下了根。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嵩洛。“乘”是乘载,小乘佛教说的是自我解脱,大乘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除了目的有差异,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也比较简单。随着大乘佛经传入,佛教的影响开始波及民间。三国时期,嵩洛间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汉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出生于嵩山南麓颍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后,以弘传佛教大法为己任,专心于佛教理论的研究。当时风行的大乘经典尚质简约,很多观点实际上没有讲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远求大本”,于魏甘露五年从嵩洛出发,开始他的西行求法壮举。在于阗,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经》梵文本,于西晋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护送经卷回洛阳。十年之后,由精通梵汉两语的天竺僧人竺叔兰和学识渊博的西域僧人无罗叉两人译出,称《放光般若经》,共二十卷。当《放光般若经》在汉地大为风行之时,朱士行仍在于阗,最后以八十岁高龄为求法而客死他乡。《梁高僧传》说他死时有异相,火化后,“薪尽火灭,尸犹能全”,后念诵咒语,骨架才散碎,其弟子们聚骨造塔以供养。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静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这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住锡传教而兴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扬天下,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span>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人们说起禅宗时,往往会用一派“本地风光”来表达对禅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达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后来到永宁寺,只见那九级浮屠“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称活了一百五十岁,周游列国,从未见过如永宁寺这般精美的寺院。于是,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赞美不停,已经将心许与嵩洛。离开永宁寺,达摩来到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面壁似乎是一种追根溯源,也似乎是一种等待良机。这时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i>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禅宗在其诞生地印度没有成宗,却在传入嵩洛后,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禅宗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单易行。教内传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会丧失教义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禅宗的简易性,便体现在“见性成佛”的主张上。<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禅是“静虑</i>”,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span>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禅宗传到唐代,</i>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连坐禅也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少林功夫便起源于</span>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易筋经》</i>,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嵩岳山林天生与佛有缘。隋文帝开皇20年,即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于嵩山北麓缑氏镇陈河村悄然出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纷纷创立,标新立异。玄奘遍学佛教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发现了诸家之间的见解差异。这种分歧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要来决断。他选择的也是朱士行西行求法的道路,想到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来统一诸家异说。玄奘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印度的佛学中心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从主持人戒贤学习五年,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十大德之一。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夹道相迎者数十万,争相目睹唐僧风采。此后,玄奘历时十九年,共翻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并完成地理学巨著<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大唐西域记》</i>。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兵队伍。武德年间,少林寺僧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唐立国后,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以后各朝代相沿成习。庙内有一块&lt;&gt;,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富裕曾被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国公。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墓地,共250余座塔。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有两通碑刻是留学我国日本禅僧撰写。发展历史: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1673年,少林寺派人参加战争,帮助康熙皇帝打赢了一场战争,但随后,康熙命蒙古八旗进攻少林,少林寺被夷为平地,有五名僧人逃了出来,据说加入了天地会。少林寺在鼎盛时期,7进院落,规模很大。可惜在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藏经、寺志、拳谱等烧成灰烬。现存的建筑有山门、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他建筑正在陆续恢复中。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我国有多少个少林寺?据北京出版《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共十个。其中真的七个:登封、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三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功夫冠天下”的,是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那个河南嵩山的少林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旅游信息】</span>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门票:100元/人 </p><p class="ql-block">最佳旅游时间 嵩山地区地处北温带南沿,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暖适中。嵩山山上山下温差(年均)达4~5℃,年平均气温10.2℃。春季、秋季是旅游的最佳季节。</p><p class="ql-block">此外,10月10日——11月25日还可观赏少室山、太室山的红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交通路线:</span>郑州:去嵩山可先乘火车或飞机到达河南省会郑州市,在郑州火车站对面的市长途客运站乘车去中岳嵩山脚下的登封市,再从登封市乘中巴可到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等主要景点(车很多,人满即开)。从郑州经登封去著名的嵩山少林寺,约需3小时左右。郑州火车站有一日游专线车,游览新密市打虎亭汉墓、中岳庙、嵩阳书院和少林寺,往返车票40元。 (1)在郑州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乘坐发往登封的旅游专线车。 (2)在郑州各长途客车站,都有发往登封的班车。洛阳:洛阳离少林寺更近一些,不到2小时就可到达。洛阳火车站东侧每天早上6点、7点均有旅游班车直达少林寺。洛阳往登封的长途汽车均经过少林道口,从这里到少林寺仅2公里路程。 </p><p class="ql-block">(1)乘坐旅游专线车(2)乘坐洛阳至郑州(非高速)的班车,少林寺(或登封)下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旅游贴士</span>嵩山上主要有许多名寺名庙,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p><p class="ql-block">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p><p class="ql-block">二、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p><p class="ql-block">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等话,以免引起僧人反感。</p><p class="ql-block">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孩子因年幼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相关作品:</span>【电影·《少林寺》】</p><p class="ql-block">基本资料: </p><p class="ql-block">◎译名少林寺 </p><p class="ql-block">◎片名TheShaolinTemple </p><p class="ql-block">◎年代1979 </p><p class="ql-block">◎国家中国香港 </p><p class="ql-block">◎类别动作 </p><p class="ql-block">◎导演张鑫炎ChangHsinYen </p><p class="ql-block">◎主演李连杰、计春华、丁岚、于海、于承惠 </p><p class="ql-block">◎剧情介绍</p><p class="ql-block">隋唐年间,群雄逐鹿中原,争为霸主。王世充拥兵东部(古洛阳)潜号郑王,行暴政,民怨沸腾。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为郑王侄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亡命嵩山,垂危时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在义伤中,无意发现昙宗偕十一棍僧禁苑练武,各怀绝技,心喜复仇有望,恳请昙宗纳之为徒,遂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这期间,他邂逅一武功不凡的少女白无瑕,互通心曲,才知白竟是恩师之女,而昙宗等遁世为僧,亦有不可告人之隐… </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少林寺》电影🎬</i></p><p class="ql-block">80年代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与许多其它武打影片使用替身与特技不同,李连杰所展现的多是他的真实功夫,因为他曾连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幕后制作这是一部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与一个为报父仇、出家学武的惊险故事掺杂在一起的优秀功夫片。李连杰成功塑造出了觉远这样一位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形象,表达出了反对暴政、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主题。剧中的主要演员都由我国武术界的精英出任,全部真人真戏,不用弹床不用替身,拍摄都是一镜到底,不靠特技剪接,给人以真实遒劲之感,为功夫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电影插曲《牧羊曲》】</i></p><p class="ql-block">歌手:郑绪岚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莫道女儿娇无暇有奇巧 冬去春来十六载 黄花正年少 腰身壮胆气豪 常练武勤操劳 耕田放牧打豺狼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 少林寺威震四方 悠久的历史缘远流长 少林寺美名辉煌 千年的古寺神密的地方 嵩山幽谷人人都向往 武术的故乡迷人的地方 天下驰名万古流芳 少林…… 少林……</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所获荣誉</i>2020年12月16日,入围2020中国智慧景区TOP1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