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岛:又到樱桃成熟时

老李lyt

崂山的樱桃熟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和同事结伴去崂山摘樱桃,吃樱桃,今年也不例外。5月6日,青岛2023樱桃节暨第28届北宅樱桃节就在崂山大崂的樱桃谷开幕了,樱桃节活动将持续至6月2日;5月10日,城阳夏庄的山色峪樱桃生活节也随之拉开序幕,两地也先后进入了樱桃的最佳采摘期。<br> 这次由同事驾车先后去了北宅、山色峪、少山、法海寺等地,既是前去品樱,也是游览崂山诸村风光。 崂山的樱桃于每年3~4月开花,5月上旬果实开始成熟。<br> 樱桃,蔷薇科李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古名莺桃,据说这是因为黄莺喜欢啄食的缘故,又称含桃。又因樱桃果形颇似桃,而圆又如璎珠,因此得名樱桃。花序呈伞形,花瓣为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后为红色。樱桃原产于中国,现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苏、山东等地,东北、云南也有栽培,在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樱桃,果实肉厚、多汁,色泽鲜艳,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锌、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其铁的含量,每百克高达5.9毫克,比苹果、橘子、梨高出20~30倍,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橘子、葡萄高4~5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div> 《本草纲目》记载:“蛇咬,捣汁饮,并敷之。”</div><div> 现代研究表明,樱桃除了在人体免疫、蛋白合成、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它含有的花色素、花青素及维生素E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延缓神经退化、防止老年痴呆,还能帮助尿酸的排泄,缓解痛风、关节炎所引起的不适。此外,樱桃还具有美白肌肤、健脑益智及防癌等功效。<br></div> 崂山不仅产樱桃,也产樱珠。崂山樱珠,属中国樱桃,又称尖斜樱桃,果梗长,果实橘红色,个头远大于樱桃,有光泽,果皮较薄。果肉淡黄色,肉质较软,纤维较多,果汁多,味酸甜,品质中上,含可溶性固形物15.5%。离核。5月中旬成熟,是优良的鲜食品种。<br> 近几年市场上有一种国外进口的车厘子,个头与崂山樱珠差不多。约在6月份上市。车厘子,其实就是英语樱桃cherry的音译。因为在英语中很多樱桃要用复数形式,也就是y变i加es,结果变成cherries,直接音译过来其谐音就是车厘子。 樱珠花开的时间较樱桃略晚,花也较樱桃的花大且白。记得有一年我还特意去崂山进村拍了一次樱珠花。<br> 《采桑子·樱桃花》宋·赵师侠<br>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br> 余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由于上午下了一阵小雨,站在樱桃树下只要一摘樱桃就会淋一身雨水,所以就回到车上乘车转了几个村,既为品樱桃,也是观风景。这是樱珠。<br> 《樱桃》宋朝·杨万里<br> 樱桃一雨半雕零,更与黄鹂翠羽争。计会小风留紫脆,殷勤落日弄红明。摘来珠颗光如湿,走下金盘不待倾。天上荐新旧分赐,儿童犹解忆寅清。 这是樱桃。<br> 《浣溪沙·樱桃》宋·晁补之<br> 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绿兼红好眼中迷。<br> 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最红深处有黄鹂。 《咏樱桃诗》唐太宗<br>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div> 乔柯转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div> 《吴樱桃》唐·白居易 <br>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br>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樱桃》明·乌斯道<br> 南风南圃绿云攒,满树红堆玛瑙丸。翠羽飞来休啄破,未曾供奉赤瑛盘。 北宅与山色峪,同处崂山西麓,当年同属青岛市崂山县,现在一个归崂山区,一个属城阳区,两地的樱桃种植都有悠久的历史。崂山北宅街道的樱桃种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共有1.1万亩樱桃园、46万余株樱桃树,素有“中国樱桃之乡”的美誉。夏庄山色峪的樱桃栽培据传起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以前交通不便,由农户自家种植,因而规模和产量都未能达到最好水平,但现今也享有“齐鲁樱桃第一谷”之美称。 离开磅石村之后,经我乐村、卧龙村、大崂、乌衣巷、崂山水库、上山色峪、下山色峪、上蜜蜂村、下蜜蜂村,然后返回经王沙路前往法海寺。一路观山賞水,进村穿巷,领略着一个个美丽的山村,欣赏着村前村后、满山遍野的红樱桃,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心情愉悦之极。 正是因为地处山清水秀的崂山山麓,有着优良的山地环境、甘甜的水质资源和辛勤劳作的村民,才有了“中国樱桃之乡”和“齐鲁樱桃第一谷”的美誉。<br> 《一路观光有感》——老李lyt<br> 名山名水出名品,奇峰奇石多奇景。崂山樱桃享美誉,应是山水人促成。 来到法海寺。法海寺,属于佛教临济派的寺院。地处崂山的西麓,东临石门山,西近丹山,北依少山,南濒源头河,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源头村东,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据法海寺内元泰定三年所立《重修法海寺碑》记载和考证:法海寺创建于北魏武帝年间(424~45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元延祐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934年皆重修过,解放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也曾拨款维修过。今存法海寺是1934年重修的,占地约12亩,分为前后两院,殿宇屋舍近五十余间。其中前院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后院的三圣殿、藏经楼、送子观音殿等殿宇均为砖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庄严肃穆,古色古香。法海寺创建时的规模及供佛殿堂已无可稽考。200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院内大雄宝殿前有两株银杏树,东侧这株树龄在1600年以上,高达31米,超过了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即墨古城,因此民间自古就有“先有法海寺的白果树,后有即墨城”之说。西侧的银杏树为后来补植,树龄也在千年以上。寺外的路边还有一株银杏树,树龄也在千年以上。从附近出土文物证实,商周时代,这一带就是先民们聚居繁衍的地方。<br> 每年11月中旬法海寺内的银杏树叶开始逐渐变黄,随着银杏叶不断飘落,法海寺的地上如同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人前来拍照、打卡。 拍摄与编辑:老李lyt<br> 拍摄时间:2023年5月18日<br> 相机:佳能7D<br> 镜头:腾龙18~270㎜<br> 感谢朋友们关注!欢迎转发和分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