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案例

微笑听雨

<p class="ql-block">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需要在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如果在某一方面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入学不适应。为了帮助幼儿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我们老师们展开了专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近年来,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期由原来的半个学期缩短至一个半月左右,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p> <p class="ql-block">学生个案</p><p class="ql-block">铭铭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蛋,看上去文质彬彬。在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那段时间,铭铭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言课上,老师刚刚揭示学习内容,铭铭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所有的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铭铭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这种感觉让铭铭很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在铭铭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常影响别人,铭铭都会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渐渐不再凸显,而且小作业也常常会出现 卡壳,每当这时,铭铭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甚至会哭责怪妈妈之前怎么没有教过</p><p class="ql-block">原因分析</p> <p class="ql-block">像铭铭这样的孩子在每年新生入学中我们都能见到好几个,而且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有备而来:有的拿一份报纸大声朗读,一旁的家长则喜滋滋地告诉老师说,我家孩子已经把小学阶段所有汉字基本都认全了;有的会主动请缨,叫老师出算术题考他,因为他已经会做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了,乘法口诀也背得很熟;还有的则拿出厚厚一大叠硬笔书法纸,展示书写的课文生字,并告诉老师,我都会默写了等等。这类孩子的出现,常常会引起很多其他家长的自责,感叹自家孩子学前教育的失败,入学准备做得不充分。但是,在小学老师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甚至觉得这些家长是在帮孩子的倒忙。</p><p class="ql-block">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核心发展目标,作为家长,帮助、引领孩子主动、健康、快乐地发展,首先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学龄前儿童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常用的方式是玩中学,学中玩。而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过早剥大大文库玩耍的时间,让其大量认字、写字、做算术题。要知道,南称10分钟时间教会孩子一个字、一道题,入学以后,他可能两三分钟就能轻松学会了。就像铭铭,奶奶退休在家,每天下午把铭铭从幼儿园接回来,总要拿着邻居家孩子用过的语文课本读给铭铭听。铭铭倒也乖巧,跟着奶奶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背出来了,奶奶逢人就夸孙子聪明。后来奶奶又教他写字,每天一页。一开始,铭铭很高兴,一回家就嚷着要写字,可没几天就不乐意了。奶奶不想中途放弃,连哄带骗,要求铭铭一定要写好一页字,方可下楼去玩。铭铭写字的时候,奶奶很少看着,所以铭铭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笔顺都缺乏正确的规范、相应的指导和督促,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学后,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才帮他勉强矫正过来。</p><p class="ql-block">再看数学,铭铭虽然能很快地进行百以内口算,但这决不是一年级数学的全部。数学本身的神奇、和谐、简约和逻辑被反复并枯燥的演算所替代,孩子必然难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些家长认为</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而且富有情趣。</p><p class="ql-block">另外,孩子的玩具,例如扑克牌、各种棋具,有时候也可作为学具,用来比大小、动手分分合合,练习简单加减法,让孩子边玩边学,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精神,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p><p class="ql-block">呵护孩子对上小学的美好期待</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后,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唠叨:马上读小学了,到时又要写字,又要做题,看你还有什么时间玩!这样一种表述,或多或少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上小学很无聊,除了写字,就是做题。原本对小学充满</p> <p class="ql-block">会算题的孩子数学一定学得好,这样的认识过于片面。家长认识上的偏差,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误导。铭铭刚开学那阵子,几乎就把数学课看作是做题课、口算课.对于课上老师组织小朋友开展的一系列 算理 探究活动全然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对思维过程的锻炼和培养了。要知道,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活动。每当这时,老师总会感叹,正是家长的过于提前,使得孩子远离了真正的数学。</p><p class="ql-block">行动对策</p><p class="ql-block">入学准备把握好重点</p><p class="ql-block">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p><p class="ql-block">这种提法很显然地表明,识字和写字不是幼儿教育或者说幼儿语言文字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孩子的入学准备无需以此为重点,而应该围绕 引发兴趣 和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做文章。所谓 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除了考量孩子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还涉及读写的兴趣、专注程度、坐姿、耐心等。后者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呈现出较好的发展状态。</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孩子学习数学的资源,例如看公交车牌学认数字,上下楼梯练习数数,玩具整理按颜色、形状、材质、用途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变换进行分类,让孩子分发物品感受等分的意义等等</p>

铭铭

孩子

数学

家长

老师

写字

入学

小学

学习

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