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读是一种“遇见”</p><p class="ql-block">翻开书本,开启阅读</p><p class="ql-block">推开一扇通往不同时空的大门</p><p class="ql-block">邂逅一份充满人间温暖的感动</p><p class="ql-block">爱上阅读,享受阅读</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赴阅读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为了深入推进“走进经典 啃读经典”读书活动,深入领悟经典书籍中的教育科学理论,激发全体教师阅读兴趣,营造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读书氛围。本学年杜桥二小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然后在周前会议中有个议程让一个教师分享读书心得。一学年共安排8次。一至六年级组(共6次)、英语科学组(1次)、综合组(1次)。第一学期安排4次,即一至四年级组,汇报《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第二下学期剩下的四组,汇报《教师情商修炼之道》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安排在2022.10.24,由一年级组的潘佳佳老师汇报题为《以兴趣,促教育——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潘老师觉得第一部分里面杜威对努力与兴趣的思考很有趣,她从三方面来分享:一、兴趣与努力——一场教育诉讼;二、杜威看兴趣与努力;三、对教育的启示。“兴趣是坚持自己的目的,坚持思考并走到目的的手段,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和力量”。在书中,杜威提出,“兴趣的意义在于关注兴趣引发了什么;它使新的经验成为可能,它倾向于形成新的能力。”力求在实践中为兴趣赋予更多的可能。希望今后我们能像书中倡导的那样,从兴趣出发,以兴趣,促教育,成就更优质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安排在2022.11.14,由二年级组的陈艳老师分享题为《做虔诚的教育“信徒”——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她分享了以下五方面内容:一、学校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学校是生活的过程;二、“学校”不等于“教育”;三、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示范和引路;四、教材:逻辑的世界不等于世界的逻辑;五、教学的方法是以心理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达成我们当今教育的共识:“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压抑兴趣等于以成年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性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重要的事情是发现这种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安排在2022.11.28,由三年级组的项霞老师分享题为《让学校配得上“学校”这个名字——读《我的教育信条(第二条什么是学校)》有感》。项老师分享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学校是一个怎样的场所;二、学校生活应从哪里“生长”出来;三、学校应该要强调“影响”儿童,而不是控制。项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安排在2022.12.12,由四年级组的金珍伟老师分享题为《教育信条之重》,他从什么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是教育、如何组织教育等方面结合实例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对于教育的最终目的,要综合以上,各有侧重,学生的培养,既要满足自身的发展,也要服务于社会。我们应当更深层次地了解教育,心中带着信条,实践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安排在2023.3.13,由五年级组的林陈帆老师分享题为《教师情商修炼之道 第一章读后感》,她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分享1.体现教师情商的课堂——了解情商理论2.听着“巴赫”去慢跑——情商的前世今生3.灵活应对尴尬困境——了解综合软技能 4.控制负面情绪和活动——情商的五种情感能力5.蔑视眼神的伤害——教师的情绪管理6.懂心理,善沟通——教师的课堂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六次安排在2023.4.3,由六年级组的葛欣怡老师分享题为《专业成长,情商修练——浅谈《做一名高情商的教师》有感》。她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享:一、调心,做自我激励的教师;二、调身,做自我管理的教师;三、身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四、化形,做学会认同的教师。葛老师还说要成为高情商的教师,就要先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重新审视自己。如果做到教育无小事,处处暖生心,那么学生定会被这种温暖的师爱慢慢渗透、滋润。只有高情商的教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情商、高智商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第七次安排在2023.4.24,由科学组的吴梦媛老师分享题为《读《教师情商修炼之道》有感》。吴老师认为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的探索,研究,学习,和同伴分享,合作,交流,而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只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这样课堂将是孩子体验成功的摇篮。而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的儿童观,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如果我们从心底里喜欢学生,喜欢我们的工作,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去经营,相信我们每天都会过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有兴趣和乐趣,从而发展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课堂观、评课观、绩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p> <p class="ql-block">第八次安排在2023.5.8,由美术组的严玲芬老师分享题为《读《教师情商修炼之道》有感》。严老师说当把自己带入书本案例中,忍不住会想,我会怎么做?我能做到这样吗?离“高情商”有什么距离?是啊!会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书香一缕伴明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浸润人生好光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在一次次分享活动的促动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在各位老师心底埋下阅读的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