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

时光

<p class="ql-block">因为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我们专程前往。</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较细心的注意馆内的结构特点,通过手机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主体用楠木制成 ,分须弥座、佛宫、塔刹三部分组成。宝幢通高122.6厘米,共用珍珠四万余颗。是一件集名贵选材与精巧工艺于一身的珍贵宗教艺术品。</p><p class="ql-block">这件宝物是1978年无意中在瑞光塔中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彩绘四大天王像内木函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高123厘米 宽42.5厘米 内木函虽历经千年,但依旧五彩斑斓,气势不凡,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一件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是一件及其宝贵的艺术瑰宝。这件宝物是与真珠舍利宝幢一起于1978年在瑞光塔上被发现的。从真珠舍利宝幢和彩绘木函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p> <p class="ql-block">陶生肖俑(虎、羊、鼠) 唐代文物 出土于苏州长青镇繁荣乡</p> <p class="ql-block">菱形暗格纹剑 春秋时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铜钱 五代—北宋文物 </p> <p class="ql-block">虎皮三彩盘 清康熙</p> <p class="ql-block">碧玉菊瓣盘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碧玉西番莲纹双耳活环八棱大洗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青瓷碗 五代时期文物 出土于出土于苏州齐门河道</p> <p class="ql-block">宽把陶杯 新石器时期良储文化 出土于昆山綽墩遗址</p> <p class="ql-block">玉钺 新石器时期良储文化 出土于昆山少卿山遗址</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p><p class="ql-block">秘色瓷莲花碗通高13.5厘米,由碗、盏托两部分组成。宛如青莲盛开,通体施青釉,釉层厚且均匀,瓷胎灰白,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给人以端庄雅典之感。是五代越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铜镜 北宋文物</p> <p class="ql-block">铜十一面观音 五代</p> <p class="ql-block">五彩花篮图菊瓣盘 清康熙</p> <p class="ql-block">青花镂空开光人物图碗 清康熙</p> <p class="ql-block">粉彩绿里荷花形杯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白釉盘口瓶 清雍正</p> <p class="ql-block">白玉牧童骑牛摆件 清</p> <p class="ql-block">黑白玉猫 二十世纪上半叶</p> <p class="ql-block">墨玉洗马摆件 清</p> <p class="ql-block">象牙雕鱼樵耕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p> <p class="ql-block">象牙雕龙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紫砂弥勒佛 清</p> <p class="ql-block">紫砂方茶壶 清嘉庆—同治年间文物</p> <p class="ql-block">玛瑙透雕饰件 明朝文物 出土于王锡爵墓</p> <p class="ql-block">玛瑙透雕饰件 明朝文物 出土于王锡爵墓</p> <p class="ql-block">忠靖冠 明 出土于王锡爵墓</p> <p class="ql-block">女金冠 元 出土于曹氏(张士诚母)墓</p> <p class="ql-block">金镯 元代文物 出土于曹氏墓</p> <p class="ql-block">银鎏金福禄寿 明朝文物 出土于王锡爵墓</p> <p class="ql-block">象牙雕福禄寿 清</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的隔壁是拙政园。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是人造的,但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部,其包括环城河、古城墙、现有的街巷、河道、桥梁和《平江图》上记载的状况大体一致,由此可见这一区域八百年来基本保持和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是苏州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的一个历史街区。街区内的城河、城墙、水巷、小桥、旧民居、牌坊、古街、古井、牌坊、古树、园林、会馆、寺观等等构成一副生动的立体画卷。</p><p class="ql-block">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到元末(2367年)的254年间苏州城一度称作平江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刻制的《平江图》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城市的格局和规模。</p> <p class="ql-block">平江府就是今天的苏州,平江府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的 吴国都城阖闾,隋唐时期已经很繁华,1129年毁于金兵之手。图示为1223年重建之后的城市布局。平江府城四面环水,城内有水路,陆路两套交通网络,城内河道纵5条,横12条,相互垂直,基本上控制了全城建筑物分布的大势,呈现出“水路相邻,河路平行”,“前街后河”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城市整体布局为母子城结构,整体形状呈“”子城即衙城,居城中央略偏东南,成“王”字形平面,可分为六个区,四周城墙和护城河环绕,是平江府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整座府城的平面布置十分清晰,大街、里弄、坊、巷、河渠、桥梁、官暑、寺观、学校、酒楼、名胜古迹的位置和名称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其中桥梁多达359座,庙宇、殿堂有250处。</p> <p class="ql-block">平江路一带,是明清时期江南重要的粮仓储存中心,</p> <p class="ql-block">胡厢使桥 这是一座唯一拱式单孔古石桥。也是苏州古城内七座古拱石桥之一。因东边巷子里曾住着宋朝的一位“胡姓厢使官”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通利桥位于菉葭巷东端,横卧平江河,与朱马交桥相应而成“双桥”景观。单跨石梁的通利桥早在宋《平江图》上就有,桥身主要以花岗岩构筑,桥面六条石梁中,有两条是武康石,为宋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朱马交桥,桥名由来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马队将领有关,当时这里是马队运送干草的通道,为纪念这位朱将军,此桥取名为“朱马交桥”。</p><p class="ql-block">青石桥 是单跨石板桥。</p> <p class="ql-block">洪钧故居 状元府邸</p> <p class="ql-block">平江路上有一个“状元博物馆”,状元博物馆位于清朝状元、名臣潘世恩的故居内。</p><p class="ql-block">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状元,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四朝元老,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潘世恩一脉以一状元、二探花、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清代苏州官绅典型代表,享有“天下无二家”之誉。</p> <p class="ql-block">五月六日我们从苏州到无锡,安顿好住宿后,我们去了锡惠公园、寄畅园、二泉映月</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上的范仲淹祠堂</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又名风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位于无锡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地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b>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b>。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面积15亩。</p> <p class="ql-block">“介如峰”位于寄畅园的东南部,西南紧邻钱王祠,湖石高4.6米,立于镜池之东,作顾盼照影状。1757年乾隆第二次游览寄畅园时,问园主此石名字,原住民答曰:“美人石”,乾隆不以为然,将其改为“介如峰”。</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内的香樟古树,树龄430年。</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二泉位于惠山东麓,庭院由泉、池、亭台、碑刻组成,清雅古朴。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惠山泉是唐朝无锡县令敬澄派人所凿,泉水含矿物质较多,水色清纯,甘冽可口,唐代茶圣陆羽认为“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誉享四海,“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下池有一石螭首。构成“螭吻飞泉”盛景。唐代无锡籍诗人李绅赞其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曾将二泉水列为贡品,苏东坡吟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佳句。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使二泉妙不可言,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愚公谷在惠山东麓,故址为惠山寺僧人居所,又名听泉山房。</p> <p class="ql-block">阿炳又叫华彦钧(1893—1950),其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