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红叶在山那边</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写诗到底有没有用呢?</b></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纸媒备受冷落,网络微刊却枝繁叶茂,令人目不暇接。那么就有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摆在眼前。写诗到底有没有用呢?</p><p class="ql-block"> 一天在今日头条听一位诗词专家讲,写诗没什么用,只是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只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而且几百年后会逐渐被其他东西淘汰掉。读后对他的观点不敢苟同,虽然他的古诗词造诣还算可以,但是现当代诗却是浅尝辄止,缺少建树。古诗词有古诗词的适用年代和场景,现当代诗当然更适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毋庸置疑写诗肯定是有用的,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它的存在价值,也有它的忠实受众。</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只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指导方针,说是两个文明一起抓,其实精神文明建设还是远远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的。“诗人”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某些人口中带有嘲讽意味的贬意词。既然网络上有那么多人研习诗词说明文学土壤肥沃,它适合诗词生长,并且风气良好。文化兴盛随着国力增强那是指日可待!写诗有没有用也要区别于古代,古代人以文博取功名,现代社会行行出状元。诗词的功效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但是它还是有用的!</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个方面它有用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上。</span>因为中国古诗词当中“真善美”的养份滋养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所以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改变的。咱们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总要有点兴趣爱好,这个时候诗词就填充了工作之余的空白。无论是读还是写它都是能增加雅趣,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要学就要学精,系统的学,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总有成果,否则如蜻蜓点水,凭三分钟热度作品是上不了台面的。没有三五年的诗学功底再聪颖,就算天赋异禀也是驾驭不好内心的千军万马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文艺工作者就更不用说了。政府的宣传部,报社杂志的编辑,诗词协会工作人员等,</span>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是一种谋生手段。怎能说无用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还有一种是它以嵌入式的方式存在着,比如广告语、情书、聚会演讲词、书画作品题诗等。</span>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主席就曾引用汪国真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因为“诗歌是语言的皇冠”,所以它还能通过阅读或朗诵提升审美能力。</span>经常读诗写诗的人是讲不惯赃话的。因为近朱者赤嘛!当然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立杆见影。</p> <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不要轻易学诗,说写诗会让人走火入魔。比如许立志、蝌蚪、顾城、三毛、海子等。这些传言更是无稽之谈。要这么说的话当总统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因为邻国韩国没有一位总统是善终的。写诗的人千千万他们只是个例,只是精神出了问题而又没能及时疏导引起的悲剧。咱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靠写诗出版留芳百世恐怕现实已经行不通了。毕竟国民文化素养普遍得到了提高。文艺作品作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无可厚非,并且值得推崇,快手诗人韩仕梅,外卖诗人王计兵就值得广大诗歌爱好者们学习。那是出自骨子里的热爱,将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诗中,但又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写诗不能当日记,不能有攀比之心,更不能当饭吃。诗是灵感的产物切忌贪多,切忌好高骛远!如果是名人那又另当别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