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为了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安全,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明确责任,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孩子的安全监护和教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出行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门上学时,要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p><p class="ql-block"> 一停二看三通过。一停:停下观察;二看:看行人信号灯及车辆通过情况;三通过:确定绿灯并没有来车后走斑马线。</p><p class="ql-block"> 记住三句话: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留!不在车边站!</p><p class="ql-block"> 六“不准”:不准在车行道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不准在公路上玩要、嬉闹。不准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二、防溺水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天气转暖,请家长一定看护好孩子,让孩子牢记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三、饮食卫生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不要暴饮暴食,不食变质、过期食物,避免食物中毒,提醒饭前便后一定洗手。</p><p class="ql-block"> 拒绝不健康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变质和不洁食物,少吃生冷食品。</p><p class="ql-block"> 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并且注意多喝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四、预防电信诈骗</span></p><p class="ql-block">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达到欺骗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1.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向外人提供自己的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p><p class="ql-block"> 2.接到陌生电话、短信,一定要保持冷静,当对方恐吓你银行卡透支、涉嫌犯罪、家人亲戚朋友遇事等可疑情况时,请立即与家人联系协商核实或者拨打110报警。</p><p class="ql-block"> 3.如家长收到任何冠以学校名义的陌生电话、短信、微信推送的收费信息或是二维码时都不要轻易点开,务必先向学校或班主任老师确认核实,不要轻信不明信息,更不要信谣传谣。</p><p class="ql-block"> 4.学校不会以短信方式推送教学链接,请关注学校公众号、班级群班主任老师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5.学生在家使用的手机或者电脑,请提前将电子支付信息解绑,建议删除可以网上支付的App,以免孩子误操作造成财产损失。</p><p class="ql-block"> 6.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五、预防校园欺凌</span></p><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被欺凌者而言,校园欺凌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对于欺凌者而言,则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的严重后果。从孩子、家庭的长远发展考虑,每位家长都应提高认识,共同防范、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怎样观察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span></p><p class="ql-block"> 1.突然不愿意上学。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无端情绪变化。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p><p class="ql-block">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p><p class="ql-block"> 4.身上出现伤痕。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p><p class="ql-block"> 5.睡眠出现问题。突然出现失眠、噩梦等问题也是孩子可能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2)发生校园欺凌,家长怎么做?</span></p><p class="ql-block">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p><p class="ql-block">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p><p class="ql-block">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共情孩子,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p><p class="ql-block">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p><p class="ql-block">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3)预防校园欺凌,做到“三不”</span></p><p class="ql-block"> 1.不做受害者。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p><p class="ql-block"> 2.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p><p class="ql-block">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六、居家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远离阳台、窗台等危险区域,不随意攀爬,防止坠落。</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妥善放置剪刀、水果刀等尖锐物品,以免孩子意外受伤。</p><p class="ql-block"> 不要从阳台上往楼下扔东西,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七、用眼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和视力防护,让孩子养成注意用眼卫生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距离,要适当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做好眼保健操,保证充足的睡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八、消防用电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将家里的打火机和火柴等物品放置在高处,孩子使用明火或电器设备,一定要在大人的看护下进行。</p><p class="ql-block"> 要重点做好“三清三关”(清阳台,清走道,清厨房可燃物和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的电瓶车;居家生活要注意关火、关电、关气源)。</p><p class="ql-block"> 陪孩子学习一些消防知识并进行家庭消防安全排查,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九、加强手机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手机的不良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 1.损害身心,影响健康。学生过度使用手机,严重影响学生睡眠,导致视力下降、运动能力低下、影响身体发育。学生染上网瘾、游戏瘾后,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变得孤僻怪异,情绪变得烦躁不安,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综合症”的表现,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 2.耽误学业,成绩下滑。据权威机构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或上网,约占65%;网络聊天,约占25%;与亲人联系,约占10%。数据证明,绝大多数学生的手机是用来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只要学生有手机,就极易造成思想不集中、无心向学、成绩一落千丈的后果,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p><p class="ql-block"> 3.影响思维方式与逻辑思考能力。有些学生会依赖手机,遇到难题,经常不经思考就利用手机查阅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不主动思考,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利,成绩下滑。</p><p class="ql-block"> 4.引发安全问题。手机的社交功能强大,部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朋友圈也由校内扩展到校外,学生很有可能交到不良朋友,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学生用手机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极易发生群架等行为,导致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给家长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 1.加强监督,有效管理。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对于手机使用的正确态度和注意事项。设立规矩:为孩子在使用手机时设立明确的规矩,例如:禁止在学习时间使用手机等。限制使用时间:设置手机使用时间,例如每天只能使用两个小时,每天晚上9点不能使用手机。</p><p class="ql-block"> 2.给予激励。当孩子遵守规矩,减少手机使用时,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励以增强正面反馈。</p><p class="ql-block"> 3.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丰富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4.榜样引领,言传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已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暴力打压,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十、心理健康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加强锻炼,缓解孩子因学习和生活出现的焦虑心态。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积极沟通交流,创建温馨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p>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请记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携手,做好孩子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