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篇</h3> <h3>下午游览佛光岩。<br> 沿石阶拾级而上 名贵的桫椤树一路相伴,珍稀的高山鱼紧紧相随。山路两边赤壁千仞造型奇特: 如人脸,如佛手,过窄隙,跨溪涧终于看见一道通体鲜红的弧形绝壁映入眼帘。凝神间,分明像一位亲切的老人展开双臂欢迎我们,又像一扇艳丽的屏风半掩着未知的壮美奇观等我们探求, 又像一部翻开的天书记载着亿万年赤水丹霞演化的进程。<br> 在莲花台观佛光岩,视野开阔,可观全貌。若想近距离欣赏岩上的瀑布仍需继续攀登。于是,同学们喝口水,缓口气向第二观瀑台,第一观瀑台前进。<br> 佛光岩对面的五柱峰更加壮观,毕竟年近古稀,团里只有五位勇士登顶。<br> 今夜仍住 四度酒店。</h3> <h3>D8赤水大瀑布与杨家岩<br>赤水丹霞大瀑布是中国最大的丹霞瀑布,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还高出8米,仅窄一米。<br>先上瀑布对面的观瀑亭远眺,一帘瀑布高悬,形如天河倒挂浪涛奔涌,声如万马齐鸣震耳欲聋。再上观瀑台近看,白雾弥漫水气蒸腾,玉珠飞溅豪雨傾盆。大家都穿上雨衣争相拍照,也有的为抢最佳机位,全身湿透也在所不惜。<br> 大瀑布周边也有些小瀑布,如美人梳瀑布,小则小矣 但从不同角度观赏,其姿态都不一样,而且更适合近距离观赏。</h3> <h3> 杨家岩红河野谷属于回春早期青年丹霞地貌,这个结论太专业,太拗口,太难懂。我们只看到岩石风化有蜂窝状,片状,断层状 以及球状。在杨家岩景区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形态的集中表现:上有赤水大佛,鲲鹏展翅,下有藏龙卧虎,金龟朝拜,巨轮起航。不仅颜色鲜红夺目,还能听到似龙吟虎啸的声音,无法解释。<br> 燕子岩景区比较小,原想看无数燕子在岩洞口盘旋翻飞的景象,燕子们都没回来。</h3> <h3>晚上,空山老师和晴空在酒店餐厅宴请全团队友,他们太客气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想买个礼物,无奈地处偏远,没能如愿。<br> 我们的赤水丹霞游览从四洞沟拉开序幕,直到杨家岩红河野谷,中间高潮迭起惊喜不断。赤水丹霞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h3> <h3>D9,宝源梯田<br>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梯田的开发历史悠久 ,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也为贵州山水增添了一抹亮色。据说宝源梯田的美在赤水是首屈一指的,我们早晨7.30分集合前往。<br> 到达之后有些失望,听说开发商原来投资打造的梯田是很漂亮,但是宣传没有跟上,旅游业没有搞起来,渐渐又放弃了。<br> 没关系,多方打听到一个村落里梯田不错,凑合看看吧!<br> 结束游览前往凉都六盘水,入住杨立酒店。</h3> <h3>D10,北盘江大桥和乌蒙大草原<br> 今天7:30集合,参观北盘江大桥。<br> 北盘江是云南贵州的分界线,水深流急险滩遍布,两岸光山秃岭悬崖绝壁。北盘江大桥的修建结束了千百年来北盘江仅有木船通行的历史。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虹桥飞架,牵手滇黔,天堑变通途。<br>北盘江两岸地势险要结构复杂,在这样的地方建桥,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大桥的建成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为中国点赞!<br> 两山对峙,看得出来两省百姓开梯田的风格迥然不同。<br> 近观大桥,可以坐车到观景台,也可以步行。其实步行是累并快乐着!</h3> <h3> 乌蒙大草原是贵州最大的高原草甸,也是夏季避暑胜地。由于地处彝乡且牧草丰美牛羊遍地,经常有各种少数民族活动如“火把节”“阿细跳月”在这里举行,还有烤全羊等美味可以品尝,是个体验民族风情的好地方。由于季节不对,加上寒风大雾,这些都没有看到。<br> 夜宿兴州大酒店。</h3> <h3>D11,唯有此处峰成林<br>今天我们游览万峰林和马岭河大峡谷。<br> 贵州山多且雄伟险峻,却隐藏着一处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形状奇特,整体造型秀美的喀斯特峰林——万峰林。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他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万峰林景区既有圆锥形峰林的地貌特征又有溶岩,漏斗,地下暗河等地貌特征,简言之,突起的山峰像一锅锅窝头,看似平坦的地面实际上漏斗频显。<br> 景区里的布衣族村寨已经不复当年,只有一个博物馆还保留着村民的生活场景和服饰特色。<br> 自带中餐的同学们在风景如画的野外进餐好不惬意!</h3> <h3> 马岭河大峡谷总长80公里,准确的说是一道地缝。景色最美的一段约7公里,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裂痕”。峡谷两岸,多条瀑布垂悬,可惜现在枯水期,没能展现其多姿多彩。还好,沿途悬崖上的壁挂让我们没有失望,千姿百态的巨石任你尽情想象。过一会我们又钻进了岩洞,岩洞就像天然栈道,透过宽阔的洞窗可以看见洞外谷底的溪流和谷顶的虹桥。</h3> <h3>D12,致敬抗战公路<br> 滇黔公路晴隆段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蚕丛鸟道,在直线距离350米的山坡上就有24个急弯,是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史迪威公路——晴隆24拐。一张尘封的老照片带我们走进当年的晴隆。坐在景观车上,第一拐,第二拐,第三拐……一闪而过的里程碑更加剧了坡陡弯急的感觉。沿途布置着沙袋掩体,罩着迷彩网的军车队以及当年美国工程兵修筑的盟军墙,让人不难想象:美国工程兵在当地老百姓的全力配合下,冒着日军的炮火抢修这条时时被炸断的公路,保障一辆辆运载国际援华物资的军车飞速驶过。如今战争硝烟散去,但历史不应遗忘。<br> 山顶的军事展览馆里陈列着珍贵的历史照片,更有飞机,坦克,枪支,弹药,在影视音响效果的配合下,有很强的代入感,大家纷纷摄影,体验战争,庆贺胜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