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伊朗 (三)

志杰

<p class="ql-block">摄影: 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 志杰</p> <p class="ql-block">此行前,读过伊朗简史,后来又买了两部有关伊朗历史和宗教的书。那部《伊朗五百年》写得太好了,作者是伊朗土生土长的,后来留学美国,最后成了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的教授,他的名字是阿巴斯·阿马纳特(Abbas Amanat)。这部二十几万字的鸿篇巨制我只读了一半,将挤出时间继续把它读完。了解一个不曾到过的地方,从书本上获得的感知与实地走一圈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把两者对应起来再认知似乎才有了点真知。这么辛苦干什么?人啊人!自从娘胎里出来就想看看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人的本能。顺乎本性,自在天堂,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伊朗虽然地形多样,但是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有大片沙漠,山地高原的降雨量稀少,不适宜农耕。4月30日,我们乘车从伊斯法罕前往亚兹德,这是一段山地高原之路,基本上行驶在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带,一路上亲眼目睹了这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到了一个称为梅博德的小城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中所见的地貌之一。</p> <p class="ql-block">沿途有输电线杆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沙漠里的骆驼草,因为只有骆驼吃了才能消化的带刺植物,统称骆驼草。</p> <p class="ql-block">车停靠在路边,好像是镇上接待来访人员的场所。中午的太阳很晒,裸露的皮肤有烧灼感,干燥使得嘴唇皱巴巴的,手指甲都被收紧。不过在背阳处是阴凉的,而且身上不出汗。这是置身于高原沙漠里的干热,与上海夏天的湿热不同。看周边,路是土黄色的,围墙和房屋是土黄色的;望远处,寸草不长的大山更是土黄色的,夹在其中生长的树木倍感其顽强,增添的绿色显得尤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用砖砌起来的这种形状的建筑,在那里常见,进入里面就知道了,有一个蓄水的池子。</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门洞进去,是个很宽敞的餐厅。而且很凉爽,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里外看起来都是土黄色的,实际上很干净。餐桌椅有两种形式,当地人和周边的穆斯林国家的人习惯盘腿围着矮桌坐;我们习惯有餐桌椅。</p> <p class="ql-block">不吃牛羊肉的人去伊朗是有点麻烦。他们不允许吃猪肉。一般用餐的前菜是色拉,大家正在自取的是前菜,有生菜、蕃茄、胡萝卜、洋葱等。提供一罐饮料,有可乐、芬达、雪碧、无酒精啤酒、瓶装水等。接下来就是一盘主食。</p> <p class="ql-block">那天中午的主食是烤鹌鹑饭,米饭没有糯性,上面常会浇上藏红花的汁水,有点咸味。蕃茄两面总是烤得黑黑的。我觉得味道不错,鹌鹑肉香嫩,好吃。有人认为不好吃。葱段与国内的一样,生吃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顺便介绍一下我们还有过什么美味佳肴。小羊排很好吃,是烤的,酥脆,肉嫩,味美,我的牙齿已经不完整了也无碍。这是两人份的。羊肉泡馍也吃过,但是与我国陕西的不同,我是吃得惯的,改吃鸡肉饭的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鲜大拼盘,四人份的。吃过一次。米饭给多了,每次会剩余下来。安排自助餐也是比较多的。</p> <p class="ql-block">在梅博德镇用午餐的附近,有个当地人过去储水的冰屋是值得一看的。现在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参观要买票。这个地方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在冬季夜晚会结冰。人们利用这样的自然条件,于是建了巨大的冰屋,并在屋前挖了水池,白天把水倒进去,夜晚结冰后,即把冰搬进屋内的一个巨大的坑里储存起来。就像一个天然的冰窟,到了夏天仍可享用。人为了生存不仅学会了驯化动物和植物,还在利用自然的本身,否则怎么在这寸草不长的荒漠中生息了千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梅博德镇的中心保存着一个Narin古堡遗址,据说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伊朗砖泥结构建筑的博物馆。我饶有兴致地在那走了一圈。这些已经坍塌的残垣断壁不仅留给我们一种沧桑感,细看还能够发现古人的智慧。用砖泥来盖房子有取之不竭的原材料,泥土中混合了草料增加了黏性更耐雨水的冲刷,房屋的墙有一定的厚度 夏天可以隔热,冬天便于保暖,半圆的屋顶中心留个孔洞引入自然光照明等等,这些传统的技艺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拍照的女士是与我们同期到达的另一个来自上海旅游团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据说,古堡的地下通道有玄机,供水、供粮全在那里,而且没有入侵者进去过。到过伊朗才知道,那里的人才是打地道战的行家里手。但是,现在没有一处通道能下去一探究竟。下不了地府就往高处走,居高临下能一睹梅博德的全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于梅博德古堡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梅博德古堡前的沙石地上铺展开巨大的阿拉丁神毯,把我们带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如果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梅博德人,站在古堡的高处望着自己家的方向,望着祖辈生息的那片土地,那可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怎么会感叹古老是一种衰退?斯人已经深深地化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一位梅博德人的微笑是这个古镇留给我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顺道参观了一座鸽子塔。鸽子窝见过,养鸽场也见过,这种能让几万只鸽子集中聚居的鸽子塔第一次见识。尽管在里面仔细地看了,自下而上转了,其实没多少感受。因为没看明白。后来查到了一些资料读了,才觉得有点意思。这种鸽子塔在伊朗各地都有,有人已查证早在1200年前就有了。为什么?源自哪里?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得而知。资料还提供了建鸽子塔是为了取得鸽子粪,用于制造炸药和农业上使用的有机肥等。鸽子塔在伊朗长期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于我而言其中之迷并未全解。将会留意鸽子塔存在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如今眼见的鸽子塔不只是该塔在伊朗是最大的。我相信,建造它是长期以来劳动者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有效地防止了猛禽和野兽,尤其是蛇类对鸽子的侵害,以及有效地化解了成千上万只鸽子起飞引发的共振带来的破坏力等等。</p> <p class="ql-block">到了亚兹德入住Moshir Hotel,说是当地的特色客栈。从一个不显眼的门洞进入,里面是个封闭起来的花园。沿着一排两层楼的房屋,一条水池与之平行。我们靠着花园一侧的人行道走,看到了入住的房间号就从横在水池上的踏板跨过,进入客房一侧。客栈的布局是因地制宜的。房间比较小,凡是挂上波斯风格的酒店,风味是浓的,床会比较窄,这和他们的身材无关,传统的波斯人在地毯上躺下就睡了。关上门,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感觉就像睡在国内陕北的窑洞旅馆里,用砖砌成的拱顶没太大的差别。翌日清晨起来步入花园感觉就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开始,坐在露天的椅子上,在鸟儿的陪伴下记日记,感觉空气清新,心情愉悦。后来,有蚊子骚扰,去餐厅了。旅行的经验告诉我,人体往往对异地蚊虫的叮咬缺乏抗体,起个疱,个把月都褪不了。园子里的花草每天都需要人工浇灌,蔷薇花开了,石榴花红了,开得最欢的要数金银花,虽然没见什么奇花异草,花的清香飘逸也许是花园对我们的馈礼。</p> <p class="ql-block">客栈里的迎宾鹦鹉。</p> <p class="ql-block">亚兹德的聚礼清真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据伊朗的历史学家研究确认,该清真寺于12世纪阿拉伯帝国在波斯大力推行伊斯兰教时期,在萨珊王朝建的拜火教寺庙原址上建造的。之后,于1324至1365年进行了改建。可以说是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12世纪清真寺。阿明说,在清真寺正面高高竖起两个宣礼塔,是伊斯兰什叶派清真寺的显著特点,逊尼派的清真寺不是这样的。聚礼清真寺的宣礼塔高48米,在伊朗所有清真寺中最高。读伊朗的历史有一条重要的历史分界线,即伊斯兰化前与伊斯兰化后。这座聚礼清真寺立在此,标志着伊朗伊斯兰化以来800多年的演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明建议,在聚礼清真寺正面拍张全景照是有标志性的纪念意义。可是光线不对,反差强烈的逆光,对摄影是个极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我们由远及近走到聚礼清真寺下,入门径直往主祷大厅。整个清真寺建筑群的形态源自心念,相由心生才留下了时代特征和历史印记。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形似苍穹的拱顶、朝向麦加的壁龛、蜂窝状的天花,千变万化的精美图案经彩色瓷砖和马赛克的拼接而成,永不褪色的材质使之世代辉煌。这里的壁画拼图虽然古老,仍然是唯一的,美丽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穹顶内的马赛克拼图。</p> <p class="ql-block">主祷大厅内朝向圣城麦加的壁龛。</p> <p class="ql-block">等待祈祷的穆斯林。</p> <p class="ql-block">亚兹德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上的城市地标,两个尖塔直指云天,设计的理念是从伊斯兰什叶派清真寺直接拿来。这里是古城亚兹德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亚兹德的古城区就在聚礼清真寺的旁边。我们在阿明的带领下从一处巷子口进入,就置身于古城内。亚兹德就是一座千年古城,称古城区意指如今仍然成片成街区的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有史书上记载,这片区域内基本上是恺加王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用晒干的砖坯盖的民宅。史书上还说,亚兹德古时是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商业重镇,马可波罗于13世纪到过这里,还说,亚兹德是“一座非常精致的商业中心城市”。今天来此走走确实很有意思。很希望进入一户民宅寻访一下,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平时的生活状况如何?没有这样的机会。敞开大门的都是摆个摊做些小生意的。我担心因拍照掉队给别人添麻烦。随拍的照片没能尽我意地把古城区的特点表现出来,都是些一鳞半爪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墙上放一只巨大的蜥蜴模型,是一家蜥蜴宠物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经营传统工艺品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大妈坐在道口凑热闹,看远方来的游客这么爱拍照,好奇。</p> <p class="ql-block">刚开门出来,很乐意让我给她拍照。花季少女之美,修饰是多余的。</p> <p class="ql-block">喝了亚兹德比糖水还要甜的咖啡,在屋顶平台遥望古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母女俩和我一样在屋顶平台上等待夕阳西下时的美景。然而,母爱之美才是无与伦比的。</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