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旁听生的温暖存在

一位叫Joy的初中英语老师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9至20日,作为潍坊市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参加潍坊市未来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培训线上同步学习,旁听名师名家课堂,受益匪浅,感触良多。</p> <p class="ql-block">  在张雨强教授的指导下,更加清晰了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聚焦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厘清了目标设计的核心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叙写?活动设计的活动水平和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任务相关的情境、知识和水平。一句话总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问题一: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b></p><p class="ql-block">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就要解决“据何”、“如何”、“凭何”及“用何”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 基于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b></p><p class="ql-block"> 参照《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等理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分析教材。</b></p><p class="ql-block"> 对应英语学科,要加强对语篇的深度解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分析学情。</b></p><p class="ql-block">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于学情分析,要搞清楚出发地和目的地,以及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中间所能遇到的困难,分析解决策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叙写目标。</b></p><p class="ql-block"> 目标叙写时整合考虑ABCD四要素,运用教学目标ABCD陈述法。行为主体为学生,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测,列清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明确用于评价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问题二:关于评价任务</b></p><p class="ql-block"> 一个“好”的评价任务,要关注以下三大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题情境:</b>在什么情境下学习?(注重情景的真实性,指向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经验:</b>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数量、结构化程度)</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任务水平:</b>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认知要求、难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问题三:如何整合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问题四: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 大单元“大”在何处?</b></p><p class="ql-block"> 大概念统领(主题)、大情境覆盖、大任务落实、高阶位目标、多课时组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 大单元类型有哪些?</b></p><p class="ql-block"> 自然单元、改编单元、重组单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 大情境的复杂性受何影响?</b></p><p class="ql-block"> 情境的一般要求:真实性,导向性,整合性。</p><p class="ql-block"> 情境与知识的整合度高、知识数量及其关系、认知要求。</p> <p class="ql-block">  在听名师代表发言的时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素香老师和魏亚丽老师的发言。她们的发言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我更好地看见了自己,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  李素香老师清晰地定义了教师身份在不同成长层次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更有目标,更有方向:</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骨干教师</b>,应该首先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优秀教师</b>,要持续优良自己的业绩,优化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教学能手</b>,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性;</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名师</b>,要用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辐射带动身边人的成长,要具有更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教育家</b>,要有“教育学说”的话语权。</p> <p class="ql-block">  李素香老师的成长成名之路都是自己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从自己钻研教学基本功,到成为学校骨干、县级骨干,继而成长为县级名师,自己不断学习成长,尝试改变,个性化创造创新自己的教学,即时规划自己的教育成长之路,到现在的多元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素香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五种教法,掷地有声,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若不会教,我们可以模仿着来教;</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感觉地教,那是我们对所做的事情心怀兴趣;</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会变着法儿教,那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创新地教,那是我们对自己和自己的教学做出的一种挑战;</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领着别人教,那便更好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从李素香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她的那股“钻劲儿”和“韧劲儿”,也正是她的这份坚持,成就了她的今日和未来。面对李素香老师的成长之路,我心怀敬畏,内心无比感慨,默默点赞。向大咖看齐,努力加油!</p> <p class="ql-block">  魏亚丽老师的分享中有一段话,直抵我灵魂深处,让我一生难忘: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回报不是学生在学校时天天围着你,更不是因为工作获得的这些荣誉或者奖励;而是在我们的学生毕业多年以后,想起老师来,会含笑说:“那是一位好老师”。作为老师,一直是学生心头温暖的存在,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肯定和回报。</p> <p class="ql-block">  教书十余载,我也反思什么最值得?什么最宝贵?如魏老师所言,我亦觉得:若自己一直是学生心头温暖的存在,那便是教书生涯最大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魏亚丽老师的分享,让我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更清晰了何以为一名“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以爱动心,做学生信任的知心人。</b>用心看见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让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赢得自信,成长自我。</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以言导行,做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者。</b>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身正为范,做学生成长的领跑者。</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向学生传递修身立德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涵养自己的性情和品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在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递刻苦学习的钻研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断进取学习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正如李素香老师所说:足下讲台,悠悠国事。愿会一直心怀热爱,优雅地行走在三尺讲台之上,深耕教育,无悔芳华。</p>

教学

老师

学生

李素

情境

自己

成长

课程标准

目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