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随山西省孝行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文化研学活动,走进了《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运城市新绛县,寻根溯源,链接能量。</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加这样组织形式的游学,很兴奋,也很好奇。</p><p class="ql-block">早上7点坐大巴,上午十点到达。路上主持人带领大家齐诵了《弟子规》,大家分享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的感悟,三个小时的车程倒也不觉得慢。</p><p class="ql-block">一位李姓的公司老总的分享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他说自从学了传统文化,不但家庭和谐了,而且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家里大人做事不再相互抱怨,孩子也乖巧懂事,公司的员工也是凝心聚力,工作积极主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他说在为人处事上,学会了只感恩,不抱怨;只谦卑,不傲慢;对你好,破我执。短短的十八个字,却很有深意。是啊,当我们态度谦卑、心怀感恩、放下执念,去为别人考虑,对别人好时,一切的善报便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的研学开班仪式,在一所名叫周庄小学的一个教室举行。据说这个学校因撤点并校已没有在校生,刚刚交付给一个名叫绛宝的公司,用来开发研学基地。我们是他们接待的第一批研学者。</p><p class="ql-block">教室前面的墙上挂着孔夫子和李夫子的头像,墙壁上挂有《弟子规》的碑拓,讲台前面张贴了“弟子规学堂”的字样,虽然有点简陋,但开班仪式却不失隆重。</p><p class="ql-block">新绛县分管文旅的毕县长做了欢迎辞,研学基地的负责人张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基地建设的规划,还有两位老师朗诵了部分弟子规的内容,李夫子的第十代嫡孙给我们做了李夫子生平的详细讲解。</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李毓秀先生的故居参观。高高的大门依稀可透出昔日大户人家的风采,只是院内残垣断壁,一派萧瑟景象。李俊明先生用心地讲解老爷爷的曾经,因地域口音问题,却也是不甚清楚。</p><p class="ql-block">后又穿过麦田小路,步行到村外,拜祭了李夫子的陵墓。墓前大家深深鞠躬,感恩夫子带给我们后人的传世经文,让千千万万个弟子能学习天下第一课,懂得人生第一规。</p> <p class="ql-block">后又在光村参观了绛州澄泥砚的制作,了解了光村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县一砚的艺术品中,专门找到晋城的来拍。</p> <p class="ql-block">晚上学习前,有幸听到了为赞扬李毓秀先生而写的歌,首发首唱。感恩接待方的周到。</p> <p class="ql-block">晚上再次聆听苗校长的讲座,常听常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雨中参观了文庙、绛州三楼、城隍庙、龙兴寺和随代花园等历史文化古迹,接受了一堂融合历史、文学、考古和社会学的饕餮文化盛宴,让我对新绛这个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小县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下午返程的路上,部分学员做了研学感悟的交流分享。我虽然没有勇敢主动地去分享,但自己的感慨也颇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下来,我看到了身边因学习弟子规,自我修为不断提高的人,看到了一个个因弟子规的学习,家庭走向幸福、工作走向和谐的生动真实的案例,也见到了真学、真践行,造福一个个学校、一个个企业的事实。</span></p><p class="ql-block">李俊明先生说:《弟子规》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真学真干真受益。</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我需要做的就是真学,真干。首先自己学好弟子规,有余力,则影响和感染身边的家人、朋友,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再则可为“人人读经典,家家飘书香”的事业加油助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