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洗钱犯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跨国犯罪的日益严重,洗钱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此,打击洗钱犯罪、严惩违法放贷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p> 什么是洗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简单来说,洗钱就是将不合法或违规的钱款通过各种手段掩盖真实来源,使其合法化的过程。</p> 什么是反洗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洗钱是指通过法律、行政和金融监管等手段,防止和打击洗钱活动。反洗钱的目的是切断犯罪分子利用金融系统转移和隐匿非法资金的途径,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p> 举个例子?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设有一个人从事贩毒或者贪污等犯罪活动,他赚了很多钱,但是这些钱都是“脏”的,也就是说,他不能直接用这些钱去买房子、车子或者其他东物,因为这样会引起警方的注意,他也不能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因为银行会要求他说明这些钱的来源。那么他怎么办呢?他可能会想办法把这些“脏”钱变成“干净”钱,也就是说,让这些钱看起来像是合法的收入。他可能会通过一些中间人或者公司,把这些钱分成很多小额的现金,然后用这些现金去购买一些商品或者服务,比如说在一家餐馆消费或者在一家理发店理发,然后再把这些商品或者服务卖出去,换回一些支票或者汇款单。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这些支票或者汇款单存到银行里,或者用它们去购买其他东西。这个过程就叫做洗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那么反洗钱又是什么呢?反洗钱就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和打击这种洗钱活动。比如说,政府会制定一些法律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验证和风险评估,要求金融机构对超过一定金额的现金交易或者可疑的交易进行报告和监控,要求金融机构与其他国家和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犯罪分子洗钱的难度和风险,从而减少犯罪活动的收益和动力。反洗钱也可以帮助追查犯罪分子的资金流向和证据链条,从而有利于破案和惩治。</p> 严惩违法放贷 <p class="ql-block"> 严惩违法放贷的重要性,特别是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违法放贷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的困境或者无知,以高于法定利率的利息或者其他不合理的条件,向借款人提供贷款,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甚至可能涉嫌洗钱、敲诈勒索等其他犯罪。</p> 什么是套路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套路贷是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其他渠道,以低门槛、快速审批、无抵押等方式吸引借款人,然后通过虚假合同、暴力催收、恶意续期等手段,让借款人陷入无法偿还的债务陷阱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一:</b>胡某冰瞄准“校园贷”业务,期间雇佣多名业务员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等年轻人的“套路贷”业务。受害人之一大学生申某打算借款10万元,其被迫要求写下4张共计53万元的借条。次日,打入申某账户的56万元中的50万元被收回。后经核实,申某实际得款仅7万元,并被要求每10天支付利息3万余元。因无钱支付高额利息,申某被带入当地一家酒店内看管,之后,申某的好友、父母亲戚接连接到催债电话,最终逼迫申某家人为申某支付59万元清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二:</b>某高校学生小张是班里的班长,唆使近30名同学协助他“网络刷单”,他则借用同学的名义,先后通过各种网贷平台贷款,总额超过58万元,且用贷款的钱参与网络赌球,最终因还款压力在青岛自杀身亡。这都是发生的真实的案例。</p> 什么是校园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贷是指一些不法分子针对在校大学生,以无需担保、无需还款来源等方式提供小额贷款,然后通过暴利利息、隐性收费、强制消费等手段,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贷的经典案例有很多,这里咱们列举两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一:</b>2016年发生在江西的一起校园贷自杀案。一个大二女生在网上借了1.2万元,因为无法按时还款,被催收人员威胁、恐吓、侮辱,甚至要求她拍裸照和视频作为抵押。在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后,她选择了跳楼自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二:</b>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一起校园贷诈骗案。一个大三男生在网上借了3万元,被告知要先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各种费用,结果一直没有收到贷款,反而被骗走了近10万元。他向警方报案后,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怎么有效预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加强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学习,了解单利、复利、违约金、滞纳金等金融知识,增强金融理财能力和防范违法网贷诈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警惕贷款营销广告,不轻信低息免押快捷的借贷平台广告,谨慎评估自身借贷风险,避免落入高利贷陷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个人信息,警惕熟人推销、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如果确有消费需求,可向家长说明情况预支生活费或向老师同学求助,千万不要相信低息免押快捷的借贷平台广告,防止落入高利贷陷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遇到金融消费纠纷,及时向学校和金融监管部门投诉举报。</p> 什么是高利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利贷是指以非法高额利息为目的,向他人发放贷款的行为,通常伴随着暴力、威胁、诈骗等违法犯罪手段。高利贷在我国是被明令禁止的,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非法放贷罪、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罪等刑事罪名。以下是两个高利贷的真实案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一:</b>大学生小郑(化名)由于迷上了网络赌球,小郑先后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虽然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他们巧立名目,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数额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10倍之多。走投无路之下,小郑偷偷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去贷款还债。他先后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借钱,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小郑的还贷压力。同学陆续收到催款电话,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小郑用来贷款。最终,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了60多万元。小郑不仅要偿还巨额贷款,还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同学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二:</b>自2009年以来,被告人刘茂建在同胞兄弟被告人刘茂振、刘茂海的支持、协助下,纠集多名同乡及其他社会闲散人员,以开设赌场为依托,通过共同实施高利放贷、强行催收等不法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该团伙长年在广州市多个区域有组织地实施开设赌场、放高利贷、暴力追债等行为以谋取经济利益。在开设赌场的过程中,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他人参赌,现场发放高利贷。在追索债务过程中,以殴打拘禁、持械恐吓、侵入住宅、扰乱办公场所、言语骚扰等作为常用手段,或因琐事而聚众持刀伤人,更有公然在政法机关门外拉横幅催债,甚至直接对学童追逐拦截、欺凌威胁。截至案发时,多个被害人的家庭被该黑社会性质组织迫害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放弃事业举家搬迁,逃离广州以寻生路。该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p> 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坚持依法从严惩治洗钱犯罪和违法放贷,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监管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协作,形成反洗钱执法司法合力。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金融立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反洗钱监管水平和能力,切断洗钱犯罪和违法放贷的资金链条。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洗钱犯罪和违法放贷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金融理念和消费观念,不参与、不纵容、不包庇任何形式的洗钱犯罪和违法放贷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遏制洗钱犯罪和违法放贷的发展势头,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清朗的金融生态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