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村豆腐香(二)

王 琢

<p class="ql-block">清末, 祖先从王曲马厂过来就已看出门道:老天眷顾,葛村地下水好!一亿六千万年前,地质运动,在形成太白六月雪、汤峪温泉水、翠花冰风洞、五台奇峰秀等秦岭奇特地形地貌的同时,给地处秦岭北麓的葛村也留下特有水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祖先在王曲马厂就磨豆腐,到新葛村仍然磨豆腐,在新葛村磨出的豆腐总是比王曲马厂豆腐好。2020年10月17日长安区“雁归西安”暨就业扶贫日农副产品展示会也证明了这一点,展示会上俺葛村豆腐被人购买一空。万般无奈之下,其他村人只能摞起豆腐磨。</p><p class="ql-block">俺葛村豆腐好,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前,俺葛村人出村卖豆腐;2004年后,城里人进俺葛村买豆腐。这一年,子午大道开通了,方便城里人进村。“过去俺总想进村卖豆腐,可一打听进村路,只能听而退步。路不顺畅,找起来麻烦。”子午大道的开通,为俺村豆腐发展添上机翼。贴村而过的子午大道,在村口设立有公交车车站,俺村人进城抬脚就到。城里人进俺村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每到节假日,城里人开着小车进俺村卖豆腐,一辆接一辆。城里人进村买豆腐,给俺村人带来了兴奋,带来了激动。俺村人磨豆腐脚步更勤快,行动也更迅速。</p><p class="ql-block">2006年,给郭杜大学城“竹间葫芦鸡”餐厅送豆腐的李亮,被餐厅经理把葛村豆腐搬到陕西电视台新闻节目夸奖以后,俺村豆腐频频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亮相,“葛村豆腐嫽”的声誉更加广播。</p><p class="ql-block">当时,俺村人品牌意识还没有觉醒。李亮上电视后,唤醒品牌意识,率先打出“绿色食品,葛村锅烧豆腐”招牌。俺村人一呼百应,每个卖豆腐的机动三轮车上都有了“葛村锅烧豆腐”的牌子。</p><p class="ql-block">俺村豆腐好,除了天赐特有地下水外,俺村人使用古老传统的柴火烧煮豆浆技法也是一大特点。俺村豆腐始终保持有清淡的焦着味,人吃一口想两口,大豆的香鲜甜味浓烈。中央提出振兴乡村,发展传统产业口号后,俺村豆腐得到重视,政府投入资金,在乡村环境,废水处理,品牌提升等方面进行打造。在村内向明处绘画豆腐生产工艺流程图,在进村路上竖立显著标志“葛村豆腐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2017年隆冬和2023年夏初矗立豆腐广场的标志图2017年村成立经济合作社后,提出豆腐北上战略,让俺村豆腐进入都市人的餐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据统计,目前,在市内摆摊设点和进入小区销售豆腐的农户已达26家,日每售豆腐40000多斤。</span></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4日,俺村豆香缕缕走上国家级新闻媒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日来磨走百车豆,年去赢得万民康”。</p><p class="ql-block">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人慌恐,举国防疫,皆闭门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都府无腐,有好事者,慕名趸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村干部根据政府文件精神,实行“保供防疫两不误”策略,准许村民在村口批发豆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疫情防控期间,俺村豆腐批发,成一夜夜子进行,豆腐在城市也留下香豆腐美名。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疫情期间,你村豆腐在西安城很火,可大家不叫葛村豆腐,而叫香豆腐。工业化的先进,城里人已经很难吃到传统柴火烧的豆腐了。你村锅烧豆腐在西安填补了空白,市场销售很火”。</span></p><p class="ql-block">我答:“是啊,在俺村趸豆腐的商贩也很多。面包车一车连一车地给城里趸豆腐。没想到,一场疫情防控战斗,改变了俺村豆腐百十年来游走兜售模式,开了趸售先河。”据村主任王辉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俺村每天趸出豆腐60000斤不止。</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葛村豆腐还被长安区委,长安区政府,长安区农业农村局,人民直播西北基地,长安区8家特色名优农产品生产企业、技艺传承人联合评为“长安好物”。</p><p class="ql-block">俺村地下水好,使用俺村地下水磨出的豆腐好,不仅赢得食用豆腐人的喜好,同时也赢得豆腐同行人的兴趣。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有几家做豆腐的外地人,把自己的设备搬进俺村。这一举动,就像平静的湖水被石子击中,俺村磨豆腐农户纷纷效仿。“他们的设备太先进了,解放出许多生产力”。“如同当年知识青年下乡,给村民带来新思想、新意识!”</p><p class="ql-block">俺村人磨豆腐,在解放生产力方面从没有停步。解放前的人推石磨砚浆,风箱吹火烧浆到解放后的畜力拉磨磨浆,鼓风机吹火煮浆就是一大进步。1985年村会计王富森(1934—2009)购置回自动分离磨浆机后,村内磨豆腐的石磨一合一合被自动分浆机取代又是一大进步。2014年李亮把手抱磐石挤压豆腐脑中的水分,改为电葫芦起吊石头压豆腐后,村内豆腐人跟着仿效改造还是一大进步。</p><p class="ql-block">2020年下半年,俺村人看到外地人将磨豆腐的工道序磨浆、虑浆、煮浆、刮浆、压豆腐全部机械化后,他们能停歇下来吗?肯定不能。他们也向先进学习,引进新设备,改造豆腐坊。新设备的引进,大大解放生产力。</p><p class="ql-block">原来“磨豆腐一板,全家人都管”的情况彻底有了改变。一个妇女,一下午五六个小时也能磨出三四板豆腐。</p><p class="ql-block">新设备的引进,也燃烧起俺村豆腐人的激情。他们不仅把握质量,增加产量,还腾出手在外寻找销路,扩大豆腐销售渠道。</p><p class="ql-block">骏马昂首英雄独领风骚,华夏腾飞时势造就业绩。2017年,孙买照儿子孙锐同人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在磨浆、锅烧、沥水、成型等工序上采用机械化操作,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俺村豆腐生产节约出时间,使每板豆腐的制成时间加快。豆腐生产大户姬毅军,不仅雇了10名员工,还建起冷库,为贮存保鲜豆腐创造出更好条件。姬毅军每天生产豆腐180余板,全部批发配送到欣桥市场。类似姬毅军式的豆腐生产大户,目前在俺葛村已发展到10户。他们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客户。豆香缕缕百十年,美誉绵绵万里传。</p><p class="ql-block">俺葛村目前50户豆腐作坊,生产豆腐的数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磨豆腐的三倍还多。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产量高。现在到俺葛村,要多少豆腐,保证供给多少豆腐。</p><p class="ql-block">俺葛村人做事,如同小葱拌豆腐,一青一白格外分明。一斤豆腐皮60多元钱。为保证豆腐油质的充分,俺葛村人始终承袭老辈人的口训,点豆腐时始终挑一张豆皮。</p><p class="ql-block">目前,许多年轻人丢弃外出打工,回家做起豆腐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闻媒体给出评述说:“小小豆腐,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span></p><p class="ql-block">俺葛村豆腐也曾为新中国的建成做过自己的贡献。据《千年子午》记载:1947年中共长(安)柞(水)工委副书记李浩在子午从事革命活动时,由于身份暴露,遭到国民党当局追捕,危急关头,当地群众及时通风报信,帮助李浩躲过了国民党军警的追捕。后来在险恶的形势下,当地群众奋不顾身与敌人巧妙周旋,掩护李浩,帮助李浩一次次化险为夷,最后在子午镇地下党组织和葛村地下党员王德昭的帮助下,李浩扮成卖豆腐的农户,顺利冲过道道关卡,摆脱了国民党的追捕,撤回了边区马栏,接受了习仲勋书记和汪峰安排的新任务。长安解放后,李浩担任中共长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德昭是我村地下党员,1928年生。长安解放后,曾任1950年设立在西安城外的四大市镇灞桥、子午、三桥、新筑之一的子午市市长,后调任“省字委”任主任,1970年任安康市白河县革委会主任。“支援三线”建设时任安康地委副书记,后调至工学院学习(党校)。随后任省计量研究院党委书记、地震局局长、财贸学院党委书记等职,1987年财贸学院离职,2007年辞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下面引用2023年3月30日“群众新闻”文字结束本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月30日,在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葛邵村葛村豆香居豆腐坊里,工人们正按照制作工艺加工豆腐食品。“终南山下,豆香缕缕”已成为葛村新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葛邵村(自然村葛村与邵村合并)地处终南山下,见子河畔,现有两个村民小组,200多户村民家庭。该村制作豆腐已有120多年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有豆腐村之美誉。葛村豆腐食材选用的是优质黄豆,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压包、成型等七八道工序,做出来的豆腐白、嫩、筋、爽、滑、香,成为周边村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每逢节假日,西安市民专门驱车到葛村买豆腐,为的就是品尝葛村豆腐这舌尖上的美味。如今,豆腐已成为葛邵村兴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50多户群众喜开豆腐坊,加工生产豆腐系列食品。他们在传承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衍生出了豆浆、豆腐泡、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炸豆腐、豆腐宴等多个附加产品,日产豆腐2万公斤,年产豆制品700多万公斤,实现年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相关300多名从业人员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span></p><p class="ql-block">整理 王 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