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花开”语文基地校2023年度第二次线下教学研讨活动

迷迭香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p> 共同奔赴,如约而至 <p class="ql-block">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集体的共研、共思、共讨。在这春夏之交、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民院附小“梧桐花开”基地校于 5月 1 9 日在报告厅开展了以“品味诗歌,品味生活”为主题的第二次线下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诗的国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选编了古诗词,还将一些品质典雅,质量上乘的现代诗加以选编以供学生学习。这些现代诗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满想象和童真,成为儿童磨炼语言、激发想象、浸润心灵、审美鉴赏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讨活动围绕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理念下的小学现代诗教学活动,就现代诗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范式进行探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前,马情老师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员们展示了南湖小学四年级组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一幅幅活灵活现的诗配画、一首首构思新巧的童诗、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小诗集以及诗歌朗诵会上一张张激情飞扬的脸庞,无不体现了南湖孩子对诗歌的喜爱。</p> 训赛结合,以赛促训 <p class="ql-block">  为了激发学员们锤炼“三字一话一画”基本功的内驱力、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活动当天首先进行了钢笔字、简笔画现场比赛。</p> <p class="ql-block">   赛前,马情老师对本次比赛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说明。</p> <p class="ql-block">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教师们的钢笔字执笔文雅,运笔娴熟,顿挫有致,刚劲潇洒。</p> <p class="ql-block">  简笔画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们根据诗歌内容和意境精心构图,尽情发挥。他们时而凝神屏气细描慢画,时而疾笔如飞添色加彩,将各自扎实的绘画功底展示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妙笔丹青,别具匠心</p> 榜样示范,辐射引领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示范课是由民院附小谭蔷组长执教,执教的内容是《短诗三首》。谭老师以简洁、明晰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中,他首先组织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发现诗歌的韵律美;再通过情境创设、补白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丰富的想象;随着学习的深入,谭老师扣住“永不磨灭的回忆”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真挚的情感;最后通过迁移仿写,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创作属于自己的童年诗歌,表达心中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示范课是由民院附小周求知主任带来的《白桦》。整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特别是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让人印象深刻。周老师对于课后习题中的短语的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后,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则水到渠成。周老师心思细腻,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俯下身子去倾听。她用温润、抒情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运用读的艺术,借助图片、视频、音频、对比阅读、拓展外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循序渐进地将白桦高洁的形象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浮载起白桦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  两位导师都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品味涵咏,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在教学中,两位老师体现出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师均以本课为载体,充分引领学生拓展外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带动同主题诗歌的学习,指引学生得法于课堂。让学生对比阅读中积累语言,并调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方法,拓展了视野。</p> 交流探讨,共研互促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探索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在主持人许旦老师的提议下 ,本次评课活动采取了学员提问和导师答疑的形式,更好地促进了双边的互动。望岳小学许旦老师、康岳小学陈兵老师、朝阳小学刘佳老师纷纷发表见解,积极发言议课,并提出自己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导师现场答疑</p> <p class="ql-block">  授课导师和陈迎老师则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经验和做法。</p> <p class="ql-block">  谭老师以《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开展现代诗歌教学的。他提出教师要抓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探寻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现代诗歌的美。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教师不用对诗歌中的意象过度解读,更不应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教学要贴近儿童的鉴赏水平,结合学情来设置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一方面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另一方面要重视展开想象,借助学生的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从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就如何指导学生创编诗歌以及现代诗歌的排列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提出儿童心灵自由,想象丰富,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最有诗性的年龄,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读诗,还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写现代诗。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已经读过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形式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陈老师认为教学生现代诗仿写与创作,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急于求成。在起始阶段,学生初次尝试写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格式上的提醒,也就是仿写的拐杖。比如谭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完《短诗三首》,就提供了句式让学生仿创《繁星》。后续还可以通过展评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现代诗格式上的特点。如果学生愿意做进一步的尝试,有自由表达的强烈愿望,就可以引导学生突破示例的限定,放手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用“诗”的形貌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在创编诗歌时则没有形式的限制。如此一来,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现代诗的理解,甚至还可能催生出一些小诗人。</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从如何上出诗歌的美以及创设合适的情境两个方面论述了审美意蕴下的现代诗歌教学。她认为领悟现代诗歌的意境美既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而言,童年时代,学生语言的发展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更多的是依赖情绪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要抓住诗中的一个个意象,找准特点,抓住事物和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去品味,去感受,去想象,进而领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从认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必要审美意识的培养,从而逐步实现美。周老师提醒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课前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插图等板块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揣摩教材编排的意图,深入解读文本的立足点,充分挖掘课内外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或读、或写、或比、或画,进而创设合适的情境。</p> 专业引领,赋能成长 <p class="ql-block">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陈迎导师为此次活动做专家点评,她就两堂示范课的呈现效果从“单元解读”“教学建议”两个维度阐述了现代诗单元的教学。她提出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对课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解读,使教学目标指向明确。陈迎老师还提纲挈领地提炼出现代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1.触摸文字,感受现代诗歌的朦胧美、陌生美;2.反复诵读,体会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3.展开想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画面美和意境美;4.背诵积累,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5.寻找共鸣,体会现代诗歌的情感美和哲思美;6.了解特点,欣赏现代诗歌的丰富美和个性美;7.尝试创作,感受现代诗歌的自由美和开放美。同时,她还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思考,使课堂教学既符合教材要求、体现文本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受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享受诗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们在聆听中感悟、沉淀,取长补短,受益匪浅,也为本次诗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 研无止境,携手并进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学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参加学习的老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理念有了更清晰、更深远的认识。老师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于如何教学现代诗有了更准确的把握。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更能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不仅学生如此,身为教师也是。与儿童一起读诗,向往诗意栖居,用诗意浸润心灵。呼唤诗意之美,生命才得以以最丰沛、最蓬勃的视角凸显。让我们与儿童一起读诗,并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品味诗歌,品味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李慧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马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审核:陈迎</span></p>

学生

教学

现代诗歌

诗歌

现代诗

老师

教师

情感

想象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