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母亲百年诞辰

行者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四月初二(星期六),是母亲孙福英百年诞辰纪念日。母亲的子女、孙子辈和重孙子辈代表回到家乡,在老家单港的部分亲友、应邀一起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一九二三年四月初二,羊寨镇孙何村人,二零零六年七月十一日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岁。</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在老宅安排了供奉仪式。</p> <p class="ql-block">上午9:58在墓地举行了祭拜活动。</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羊寨镇桃源酒店一起午餐,次子孙文峰主持午宴:</p><p class="ql-block">各位兄弟姐妹、各位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孙福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南京工作的儿孙们、能回来的都回来了,有特殊情况未能回来的,也以不同的形式,缅怀父母生前的点滴来纪念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勤劳善良,智慧能干,是一位从不服输的人。从田间地头的农活、到家庭事务的针头线恼,从为人处世、到生活计划,都井井有条,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女强人。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建了家庭上升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们家就盖起三间大瓦房,在村里是第一户。母亲虽然是小脚,干农活不输男子汉,除了不能耕田耙地,其他的事样样精通,而且比别人干的多、干的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冬天一坛酸菜,春夏季吃过蚕叶,山芋秧子,槐树叶槐树花,为了争工分,秋季生产队打棒头、分场头,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一天挖秧板地一亩四分田,上下工都是小跑,晚上还帮我们缝补。到我们长大后成家了,不能让母亲这样辛劳了,才没有下田间地头。</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元旦,父亲因患心梗离世。为解决温饱问题,母亲带着我们做小生意、摆摊子,风雨无阻,风吹日晒,每天天一亮就到港北干渠堆摆摊,天黑才收摊,日复一日,一生都没有过上好日子。稍有节余,还要去照顾舅舅家,姨娘家。母亲更是他们的掌舵人。生活困难了,有人生病了都必须帮衬,解决困难。对我的姑父母家,叔叔伯伯家同样如此,每年带姑姑回娘家,无论如何困难,母亲都要买肉煮白水肉汤慰劳姑母,并说这是你大姑妈的最爱;二伯父患胃病,只有我们家煮干饭,第一个要先打给二伯父,在哪个年代也是最大的关心帮助。来单港小街赶集市的孙何人,蒋庄人没有一个人没在我家吃过饭。母亲一生乐善好施,得到了所有熟悉的人敬重。大家异口同声称赞母亲是好人、能干人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前对我们的管教非常严格,像老师对学生,由于目睹了父母言传身教,父母的威望,在子女的印象中无人代替,不论年龄多大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有年春节,大哥在老家和他的同龄人打牌睹钱,有小孩喊,三奶来了,当时大哥牌一推赶快从后门走了。小夫妻谁家要是拌嘴,母亲到场就什么亊都没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大事小事母亲安排的妥妥当当。虽然父母都过世了,但是他们的品格永远留存在子女的心中,发扬光大永远传承。</p><p class="ql-block"> 父母一生从没有伴过嘴,恩爱一辈子,与两家人的兄弟姐妹关系非常好,是大家庭的大家长。我五叔生前叫我母亲,口口声声都是“我三嫂子”;堂姐孙玉梅虽和母亲年龄相仿,都一口一句我三妈。母亲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好母亲。</p><p class="ql-block"> 1974年父亲当时身体很差,由于没有资源和人际关系,父亲的身体一直没有条件和机会去检查。一次在单港街上遇到了河西赶集的费老爹,在得知他儿子在淮阴医院当医生时,母亲带着礼品,买了帽子和衣服请费老爹把父亲带至淮阴医院检查和治疗。</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母亲的一生,永远都说不完。母亲一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为善的品格,从不服输的为人,更是一位强者,在那个年代与同龄人相比,是吃苦最多最大度的人,也是最聪慧最善良的人,更是一位最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0日</p> <p class="ql-block">永远怀念父亲孙德芝先生。</p> <p class="ql-block">永远怀念母亲孙福英女士。</p> <p class="ql-block"> 怀念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三子 孙文富</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母亲孙福英是阜宁县羊寨镇孙何村人,1923年农历4月初二出生,2006年7月11日病逝,享年84岁。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百年诞辰纪念日,想到她已离开我们17年,不禁泪眼潸然。听母亲说,在她10岁时外公英年早逝,外婆带着她和舅舅、姨娘,一家4人相依为命。3个孩子中母亲排行老二,从小失去父亲的她,自然更多承担了生活的苦难,也自然磨砺了坚强的品格、吃苦的精神和善良的处世之道。</p><p class="ql-block"> 1940年,抗战正酣,18岁的母亲和21岁的父亲结婚。他们很恩爱,养育了3子2女:大哥文汉、二哥文峰、我、大妹文翠、二妹文玉。另外在大哥文汉的前面和后面还各有1个男孩,很可惜都因病夭折。</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最辛苦</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生劳碌辛苦,我们村和她一般大的女性中,没有人比她更辛苦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在旧社会,从小裹脚、行动不便,还要帮外婆分担照顾家庭事务,加之性格刚毅要强,年纪轻轻便含辛茹苦。与父亲成家后也一直是忙忙碌碌。在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父亲在供销社工作长年不在家,大哥文汉初中毕业17岁参军,二哥文峰在陈集中学读初中,家里常常就剩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文翠、文玉生活。大集体年代,一个没有壮劳力的家庭其辛苦可想而知,家庭生活的担子几乎都压在她柔弱的肩上。那时候吃粮都是靠苦工分,男劳力能干的活,母亲都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就是为了能多挣些工分,让家里日子过得好一点。每天都是起五更睡半夜,家里自留地的收成不输他人。每年家里都要养两头猪,一头卖钱,一头杀了过年。</p><p class="ql-block"> 母亲与父亲伉俪情深,因为父亲患胃病,母亲经常带着我不到五更起床拐小麦面,做小脚馍头送到供销社给父亲吃。60年代国家底子还很薄,我们家里条件也很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但就算这样,只要亲朋好友有困难,母亲都是能帮的尽量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事,无不折射着母亲的宽厚善良,而我也耳濡目染,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教育,在心中扎下深深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我参军入伍。77年元旦,敬爱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7岁。当时大哥二哥已先后成家,小一辈孙丽、孙刚和孙伟也已出生。生活还要继续,母亲领着全家在困境和悲痛中艰难度日。 </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最幸福</p><p class="ql-block">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人,用质朴而温暖的方式把我们带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五岁记事开始,父母就经常给我们兄妹讲“岳母刺字”、“王强捂冰”的故事。晚上没事时,总是要我们去听堂姐夫盲人王锡宝讲《岳飞传》《水许传》,就是一个目的,学知识。母亲目不识丁,但她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直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正派做人、踏实做事,要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懂得尽职尽忠尽孝。记得母亲总教育我们要向村里上大学的薛政民、孙锡高等人学习,向表哥高福标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就要求我们兄妹要靠知识、靠人品、靠奋斗去改变命运,现在想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晚辈有出息,从这个角度看,母亲又是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大哥孙文汉17岁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提干,转业后一直在县检察院和乡镇任职,直至退休,为兄弟姐妹树立了榜样;二哥高中毕业后在村里任党支部书记多年,为人师表,忠厚善良,勤恳敬业;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劳动3年,上过河工,开过拖拉机。参军入伍后努力工作,当兵、入党、提干、入学深造,历任原南京军区处长、局长、分部部长,成长为正师职干部,被授予大校军衔,在部队退职休养;两个妹妹先后成家,每家都过得很殷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5人生了9个子女,母亲帮助我们一个一个把孩子带大;孩子们渐渐长大,敬爱的母亲渐渐老去,再也见不到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9个子女每家都生了男丁,孙正甫家还生了千斤蒙蒙,真是苦尽甘来、人丁兴旺、后继有人。所有这些都是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的福报!</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的孩子们,第二代第三代人都在南京工作生活。大嫂、二哥二嫂、妹妹妹夫都随子女在南京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父母在世时希望我们长大后成为有用之人,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婚姻,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父母豁达大度、严格自律、勤劳善良、乐善好施、尽忠尽孝的品格,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家教榜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打下的基础,我们将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愿老人家仰卧桃花源,含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妈妈、敬爱的奶奶、慈祥的太祖母,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孙芳、孙姝娟、孙正甫、秦楠、秦宗楷和奶奶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