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高原路(7):玉树~查杰玛大殿~类乌齐

也夫

<div><b><br></b></div><b>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b> <h5><br></h5><h5> 清晨六点出发去结古寺,寺庙位于玉树城东部的木它梅玛山上,是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寺院依山而建,殿堂僧舍错落。1937年藏历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此。</h5><h5><br></h5> <h5><br></h5><h5> 距离很近,走过几条街巷就开始上山,沿山路一直来到大殿前。寺庙位于城市的制高点,眼前的玉树城,高山环绕,曲水中流,只可惜此时天空阴沉,无光。</h5><div><br></div> <h5><br></h5><h5> 回驻地早餐,约八点四十分出发去类乌齐。出城不远就路过著名的禅古寺,即文成公主庙。宽谷将两侧山体分开,一侧是白茫茫雪山,另一侧是焦黄的山体。</h5><div><br></div> <h5><br></h5><h5> 九点钟进入觉隆尕峡谷,怪石嶙峋,山体耸立,气势磅礴,扎曲贯穿其间,奔腾咆哮。行走在214国道上,一步一景,步步惊心。</h5><div><br></div> <br><h5>  十点二十分翻越甲黑山垭口,海拔4118米。行驶在雪的世界中,洁白一片。雪,将山体的肌理雕刻得立体和清晰,层峦叠嶂的雪峰中一条道路蜿蜒其间,美的有点不真实。</h5><div><br></div> <h5>  </h5><h5> 十一点半进入囊谦县,停车在县界标志性藏式门楼下。囊谦,属于青海玉树州,藏文的意思是“内大臣”,传说此地原住民的先祖曾在内地做官,因此囊谦就成了地名。</h5><div><br></div> <br><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扎曲蜿蜒从旁流过,是雅砻江上游。停车位置正好处于宽谷地段,水流肆意,水色微红。扎曲藏语为“岩石沟”,河谷幽深,礁石遍布。流域内风景奇特,雪山、深林、草场、</span>峡谷呈现出垂直分布的四季风景。<br></h5><div><br></div> <h5><br></h5><h5> 十二点钟到达囊谦县城。午餐后继续赶路,中途遇到此行第一次安检,意味着进入类乌齐县境内。进入类乌齐,就算正式踏入西藏。眼前,松树成林,雪山相伴。</h5><div><br></div> <h5>  </h5><h5><br></h5><h5> 下午四点半钟通过吉拉山口,海拔4408米,沿途已记不清走过多少垭口。一般垭口都是途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风景最好的一段,大多位于山脊相对低凹部分,因此也称“山鞍”。在高原,垭口都会设有经幡,越著名的山口,经幡就会越壮观。</h5><div><br></div> <h5><br></h5><h5> 五点二十分遇到一群猴儿,它们见有人来,纷纷从树林中走出,面无表情地坐在路边等待投食。这是一群藏酋猴,属于猕猴中体型最大的亚种,短尾、红脸膛,面容消瘦,体格健壮,发型凌乱并且极度张扬。</h5><div><br></div> <h5><br></h5><h5> 藏酋猴与藏猕猴最大的区别是尾巴,藏猕猴的尾巴较长,大约是身长的一半;而藏酋猴属于短尾猴,一般尾长不足十厘米。由于人类开发导致的破坏,藏酋猴生存区域日渐狭窄,种群数量减少,随着政府推出保护措施,近年来藏酋猴的数量逐渐回升。</h5><div><br></div> <br><h5>  五点四十分到达类乌齐大殿,方方正正,很雄伟,是一座噶举派寺庙。进去参观了一下,一楼可拍照。殿内珍藏着众多佛像和佛教典籍,还有格萨尔王时期的众多文物,堪称一座宗教博物馆。</h5><div><br></div> <h5><br></h5><h5> 类乌齐大殿也称查杰玛大殿,始建于公元1285年,由汉、藏、尼技师和工匠耗时四十三年建成。历史上,类乌齐寺是康区影响最大的寺庙之一,曾拥有众多属寺,遍及青海、四川和云南。查杰玛大殿是藏区唯一一座“寺在殿中”的寺庙,其他藏地寺庙都是“殿在寺中,一寺多殿或一寺一殿”。大殿呈正方形,长51米,宽56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共三层。底层外部建有雨棚,棚内设有无数转经筒,供信众们转经朝圣。</h5><div><br></div> <h5><br></h5><h5> 查杰玛大殿所在地类乌齐镇,是类乌齐县的老城,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之一,青海和云南的客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h5><div><br></div> <h5><br></h5><h5> 八点钟伴着晚霞进入类乌齐县城,入驻巴里岛假日酒店。类乌齐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县城海拔约3900米。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曾经属于外象雄。县府桑多镇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属于念青唐古拉山余脉范围,多河谷,多湿地,森林覆盖率很高。</h5><h5> </h5><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