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勾良苗寨是湘西边城凤凰县落潮井乡的一个小村寨,在这里,中原文化和西南楚巫苗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韵。</p><p class="ql-block"> “勾良,顾名思义,即勾引良家妇女或夫男之意。”年轻的导游调侃着:“进寨门要过三道关:对歌——喝酒——击鼓。如果过不了关,就要罚酒三碗,留在寨子里和那里的灯泡(姑娘)和点菜(后生)成亲”。所以,当导游教唱山歌的时候,大家都学的很卖力,生怕被留在寨子里作新娘或新郎。</p><p class="ql-block"> 歌词简约、明快,韵律深情、优美!每句最后带一个“哟……”且声音拉长!</p><p class="ql-block"> “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哟!</p><p class="ql-block"> 好像那天上的小白灵哟!</p><p class="ql-block"> 唱的那白云团团转哟!</p><p class="ql-block"> 唱的那沱江水倒流哟!</p><p class="ql-block"> 哟——呵!”</p> <p class="ql-block"> 渐近寨门,心潮起伏,古朴的寨门就在眼前。车子刚停下,就有两个后生拉起一条红绸绳拦在了门前,身着民族服装的一群苗族姑娘唱起了山歌,歌声悠扬,真正的原生态。我们一行赶紧对唱,顺利过了第一关。接下来是喝酒,苗家人自己酿造的糯米酒,醇绵、沁甜,泛着淡淡的清香。接过碗一饮而尽,好像意犹未尽。喝完酒,用力击一下鼓,总算过了三关。</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寨子,古朴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寨子并不大,新旧、参差不齐富有苗家建筑风格的房屋依山而建,一条小河从寨子的中央潺潺流过,使寨子即可灵动起来。河水清澈,美丽的鹅卵石静静的躺在河底,清晰可见,河水悠悠,泛着绿光。姑娘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最吸引人的是以楚巫苗为主旨的文化表演:舞蹈、斗春牛、上刀山下火海……姑娘和后生跳起舞来,动作整齐划一,时而激越,时而舒缓。闪转腾挪间,刚柔相济,激情四射。上刀山下火海,惊心动魄,各种表演无不演绎着苗家千百年来原始古朴的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静处,独自一人离开表演现场,来到了湘西巫傩文化展览馆。据说这里曾是苗王府。拾级而上,一把足有百斤的大刀迎门横卧在刀架上,锈迹斑斑。睹物思人,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苗王挥舞大刀驰骋沙场的威武雄姿。</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左侧有一间房,探身进去,便看到稻草扎的一个草人立着,身上扎着针,胸口贴着辰州符。床上还躺着两个草人,盖着被,好似一男一女,看了使人不禁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 出屋前行,左侧的墙壁上挂着蜡染的土布,上面的图案精美、栩栩如生:织布、耕田、插秧、打场……大多是反映耕织场面的。右侧的屋子里敬奉着傩公傩娘。辰州符、“僵尸”……这些体现楚巫文化的元素处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寨子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脸上都洋溢着恬淡、淳朴的微笑。路过一户人家,弄堂里一个清秀的姑娘,静静的坐在矮凳上。皮肤微黑,一双眸子清澈如水,清纯的脸上带着淡雅的微笑,浑身透着原始的野性美。这个美丽的姑娘,使我忽地想起了《边城》里那个纯真、聪慧、活泼中又略带几分野性的翠翠……</p><p class="ql-block"> 我惊叹!</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五一前夕,去了趟湘西,领略了湘西的风土人情。那里是一方原始古朴的静土,真正的世外桃源!没有喧嚣,没有匆忙,没有烦恼……有的只是宁静、古朴、恬淡和安然……</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逝,斗转星移,湘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地、人都时刻萦绕脑际,久久挥之不去。湘西这片热土已成为我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与我的血液和灵魂紧紧融合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