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劳动节.上海(海派建筑掠影)

最爱咖啡加奶

<p class="ql-block">趁着劳动节假期之前避开人群高峰,游览了上海迪士尼乐园,顺便"探亲"看看儿子😊</p> <p class="ql-block">古北黄金城道附近街区的园林绿化,清洁雅致,让人感到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咖啡☕☕坐一坐,很适意😄</p> <p class="ql-block">晚上和儿子晚餐,吾家团圆😊</p> <p class="ql-block">儿子节日外出旅行,我们便在他家小住几日,体验一下上海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很多露天的咖啡馆,清晨在这里坐坐,吃着早餐看看街景,空气温度宜人,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上海假日里的地铁🚇这么清静。南京西路,地铁站上来就到了张园~。</p> <p class="ql-block">上海张园~被誉为"活着的石库门博物馆"。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也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p> <p class="ql-block">张园地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此处原为农田,自1872年至1878年,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先后向农户租得土地20.25亩,辟为花园住宅。格龙本以经营园囿为业,故布置颇具邱壑,有洋房一所,池沼一汪,种植荷花。四围沙路曲折,树木葱茏。1879年至1881年此地先后转租给英商丰泰洋行及和记洋行。1882年寓沪富商张叔和自和记洋行购得此地,计面积21.82亩,营造花园别业,沪上名人为其题名“味莼园”(出典于晋代张翰为思念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官的故事,有退隐山林之意),简称张园。</p> <p class="ql-block">张叔和(1850-1919),名鸿禄,字叔和,无锡人,约1870年来沪。他与李鸿章关系甚好,才干颇受李赏识。曾任轮船招商局帮办,辞官后致力于实业,他在《新闻报》、华盛纺织厂等企业中拥有股份,1915年任振新纱厂经理,还帮助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一厂等。而他的众多实业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经营的张园。</p><p class="ql-block">张叔和是个颇善经营的儒商。他认为江南园林小巧而不开阔、重悦目而不重卫生,故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筑园要素。园外为柴扉,题曰“烟波小筑”;园内建洋楼,置亭台,设花圃,栽名树。他浚通外水,让活水潆回环绕,跨之以桥数座,皆请海上名人题名,有纳履、卧柳、龙钓、知星、三影等名。置亭台于水中,如同海上三山,各以英文命名,如高览台、佛兰台、朴处阁等;园内还有“海天胜处”,是戏剧演出的场所;从1882年至1894年,张园在原园之西逐步扩张,全园面积最大时达61.52亩。1892年,张叔和在张园新建一高大洋房。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楼(中文取其谐音“安垲第”),意为世外桃源,与“味莼园”意思相通。安垲第楼分上下两层,开会可容千人,它又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登高东望,申城景色尽收眼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张园已被公认是上海私家园林之最。是沪上唯一的一处以西为主、中西合璧的新式花园。</p> <p class="ql-block">漫步苏州河畔。</p> <p class="ql-block">南苏州路76号的上海划船总会旧址,它的历史本身就是苏州河百年变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新天安堂,又名联合教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1886年建成。新天安堂的设计师是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Dowdall),是当时上海极少数拥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会员身份的正规建筑师之一。他为教堂确定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因此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教堂的外墙系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p> <p class="ql-block">提前预约,探访一家位于53层的"云中书院"~上海朵云书院。</p> <p class="ql-block">闹中取静,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世贸中心等摩天大楼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假期的地铁🚇真的很"香"😄。</p> <p class="ql-block">街区的早晨,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上海思南书局·诗歌店。原址是始建于1932年的历史建筑—圣尼古拉斯教堂,一度曾蒙尘废弃,也充作过仓库、工厂、办公楼等。如今这座历史建筑已经拂去尘埃,经过修缮改造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由于不能轻易改变历史建筑的现有架构,建筑师另辟蹊径,以“Church in church”为设计理念,垂直钢筋书架拔地而起直达屋顶,在旧教堂中创造出另一个独立结构体系。</p> <p class="ql-block">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Rue Corneill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文安路,1946年改名皋兰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皋兰路沿路为住宅区,🈶众多著名的住宅。皋兰路1号是张学良旧居,是一所西班牙式三层独立花园洋房。2号是卢湾区复兴公园,富有法式情调的小公园,旧称“法国公园”。10号是原旧上海海关(江海关)副总税务司伍汉旧居,于1941年建成。16号原为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协隆洋行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设计,昌升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1932-1934年建造)。“文革”期间被毁掉上部的圆尖顶改为一家工厂。1999年大修,修复了上部的圆尖顶,现为ashanti法国餐厅。皋兰路18号是虞洽卿故居。20号为卢湾区早教中心。28号为汉院Mandarin School。</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筑于1914年。1912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为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此路命名为Rue Massenet —即马斯南路。周边包括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西有天主教圣伯多禄堂,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和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东有法国学堂(今科学会堂)等著名建筑。思南路上🈶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坐拥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同时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 ,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毗邻复兴公园,东靠重庆南路,思南路贯穿其中,北临孙中山故居,中共上海办事处“周公馆”比邻而居,近代历史名人柳亚子、梅兰芳等曾先后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附近的老街道和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看望舅舅舅妈,两位老人精神矍铄,健康愉快💕</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房子的视野非常好,可以俯瞰海派建筑群和许多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