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阅读分享会——记乐东县凤凰阅读2023年黄流店 第6期 (总第37期)

八面玲珑

<p class="ql-block">  “凤凰引领”周末读书分享会黄流站2023年第6期分享活动于2023年5月20日上午9:30~10:30在黄流新华书店举行,本期分享书籍为《额尔古纳河右岸》,由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袁玲老师主讲。</p> <p class="ql-block">  本期分享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  今天阅读分享主要是探访书中的鄂温克族的历史和文化习俗。袁老师先介绍了额尔古纳河。</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发源自大兴安岭西麓,是黑龙江正源,中俄界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源出大兴安岭西侧,西流至阿该巴图山脚,折而北行始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的恩和哈达附近与石勒喀河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长1,620公里(1,007哩,其中海拉尔河622公里),属山区型河流,结冰期6个月。上源在当地称海拉尔河。西流到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大部流经宽阔的谷地,河水清澈,含沙量少。洪水时期部分洪水倒灌入呼伦池。</p>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山岭森林,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据2021年统计,目前中国境内鄂温克族的人口数为34617(三万四千六百一十七)人。</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为多。用狍皮、(犭+罕)皮、鹿皮、羊皮等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luó)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斜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p> <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鄂温克人敬火如神。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均不用有刃的东西拨火,不用水泼火,不能将污秽之物扔进火中。吃肉、喝酒时也要先敬火。</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最美的风景:山的巍峨,水的俊秀,云的妩媚,鱼的调皮,一草一木,日月星辰,一切景物在迟子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这种美洗涤心灵,令人动容。这里有最美的人性。</p>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能带给你最美好、最成精的阅读感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这儿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片净土。如果你正在城市的水泥丛林中迷失着,如果你正被工作和任务禁锢着,如果你的灵魂正在灯红酒绿中游荡着,那就不妨打开这本书,跟着迟子建一起,吹吹那股来自额尔古纳湖畔的清风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