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9日晚上十点半,我们十一个人的小旅行团在领队小蒋的带领下,从咸阳国际机场登上芬航豪华客机, 经过八个半小时飞行,下午当地时间两点半(时差五个小时)抵达芬兰首都赫尓辛基机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机场位于城市以北 19 公里的万塔机场,也是最早与中国开通国际航线的机场之一, 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飞往赫尔辛基的航班,西安直飞芬兰是其中航班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我都一次出国,前往欧洲11国旅游就是飞到赫尔辛基转机的,这次2015年5月前往希腊又一次来到赫尔辛基,每次在这里转机领队都要带我们游览一下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是芬兰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芬兰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科技之都, </p> <p class="ql-block">该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p> <p class="ql-block">这座港口城市总是显得美丽洁净,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波罗的海的女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群要属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围淡黄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参议院广场北边是一处正方形的美丽广场,广场中央有俄帝时代统治芬兰的亚历山大二世铜像,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2002年我曾在这座雕像前与当地人拍过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码头北侧的总统府建于1814年,沙俄统治时期是沙皇的行宫,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总统府,总统府西侧的赫尔辛基市政厅大楼建于1830年,其外观至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内建筑物风格独特,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故有"北欧的日都"之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出了机场用过午餐,直奔市中心西北波罗的海边上的西贝柳斯公园,公园建于1945年,以此纪念芬兰音乐之父让·西贝柳斯的80岁诞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公园的最大亮点,最显眼的是一座由600根空心钢管组成,呈波浪状排列,约有6.5米高,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的纪念碑,风吹过之时,这架“管风琴”会发出悦耳玄妙的声音,与周边的花草树木交相应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乍一看,你只会感到这就是一堆立着的、捆绑在一起,长短不一的不锈钢管,仔细端详,也就是一件前卫、抽象的雕塑作品, 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它居然是西贝柳斯的纪念碑——而且出自芬兰著名的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之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但是当时的芬兰人民认为这座雕塑比较超前,所以政府又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头像,尽管这使雕塑家多少感到有些不快, 她认为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但是最终她还是同意再制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10周年之际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如今头像就安放在纪念碑旁边的岩石上,犹如一幅表情奇特的浮雕面罩,多少让咱这样的游客知道,这位颇为传奇的芬兰音乐之父长得是啥模样, 西贝柳斯从9岁作曲开始到92岁去世,一生谱写了7首交响乐,如《芬兰颂》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57年当92岁的西贝柳斯在他独居的乡村小屋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希尔图宁花了整整6年时间构思和创作,耗用了600根不锈钢管,组成了这座很有点像管风琴的抽象塑像,希尔图宁认为,如同管风琴的不锈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以及他“音乐语言上的浪漫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位享有“芬兰音乐之父”美誉的西贝柳斯最擅长的就是管弦乐,他善于使用管乐器营造出一种阴郁,幽森的气息,令人联想到芬兰的自然风景,这座抽象派的雕塑作品表现西贝柳斯交响乐的精髓所在,已成为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公园也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园内绿树成荫,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公园与芬兰湾毗邻,日落时分不妨去港口小坐一会儿, 看港口靠岸的船舶、金色的晚霞、聆听街头艺人悠扬的琴声,感受闲适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2年到达赫尔辛基的时候,领队到我们参观的是 岩石教堂,由国立博物馆西行数分钟,即可到达岩石广场,此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顾名思义便是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而教堂就巧妙地设计在其中,其内部的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所以当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就是一个教堂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顶部采圆型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此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容纳940人,教堂内的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 </span>不仅作为弥撒之用,同时也是音乐会的演奏场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椅子可以随便使用,没有限制只有信徒能够使用,无论是想祈祷还是单纯休息都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由于教堂四周都是岩壁,自带回声效果,音效奇佳,使得这里也是举办音乐会的热门地之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气氛神圣而又庄重,信徒和游客们自觉放低了各自的声音以示对神灵的尊崇,我们进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有一支乐队在进行排练, </p> <p class="ql-block">虽说是排练但乐手们十分认真,好像正式演出一样,我们静静地站在教堂走道上聆听了一会儿, </p> <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回国好多年了,但一想起岩石教堂,耳边就不时回放出那支乐队演奏的圣歌,使人们浮躁的心灵总能够得到一丝抚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