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游记

乐鼓

<p class="ql-block">  文言文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漳州记》</p><p class="ql-block"> 作者:魏 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素闻漳州棣美冠绝闽南,余慕其久矣,思游焉。</p><p class="ql-block"> 甫入,见环村皆水,若玉带绕社。其中门屋相连,井条俨然,埕巷笔齐,气势恢宏。厝皆红砖白墙,燕脊翘檐,雕梁画栋,古韵朴雅。极目眺远,翠岚如屏,碧波明澄,水天湛蓝。恰和风徐送,烟柳轻云,蓦然溯洄百年,浮思鼓柝连声闻远岸,楼台倒影尽残更,凭栏却见渔舟早,载得余晖破晓行。岁月枯荣,一时风絮。</p><p class="ql-block"> 已而,至白塘湾。山川色暖,如梦似画。人游海岸,宛走刀脊。惊涛卷雪,势若奔马,状似蛟龙,浑浩大观。举目黑石节理万顷,盖因海底火口喷涌岩熔,冷凝幻变而成,若兵俑万千,布列连接,磅礴无际。倏惊自然之力,叹造化之功。</p><p class="ql-block"> 回望晨游一域曰西国小镇,模拓异邦风光,繁花绿茵,静谧适逸。身临其境,不知处身何地。白乐天尝云:大凡地有胜境,待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待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诚然信也,顿觉俗肠畅达,久抑之心豁然。</p><p class="ql-block"> 咏而归,同行者新罗医保二十余人,走笔为记。</p> <p class="ql-block">  白话文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漳州记》</p><p class="ql-block">起了个早,赶赴漳州。跟着貌似幼师转行的导游到军事古迹南炮台观览,炮台濒临东海,紧靠大陆,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扼守着厦门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毗邻处即是漳州版卡达凯斯,卡达凯斯原本是一座坐落于陡峭悬崖之上的西班牙小镇,面对着湛蓝的地中海,被茂密的橄榄树林环抱。漳州开发区的卡达凯斯就是复制这座美丽的西班牙小镇而建,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地中海生活的奇妙与梦幻。</p> <p class="ql-block">虽然与厦门咫尺相望,但却令人感觉宛如另外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宽阔的草坪和异域风情的建筑,长幽的滨海步道,静谧的氛围,令人倍感怡适。</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这个电影《西虹市首富》拍摄点的网红打卡地,在温润海风轻送下,奢阔的视野尽收眼底。这个小镇我多年前来过,感受过清晨走在滨海栈道,当第一缕阳光投在脸颊上时,心情也因而清澈闲适。</p> <p class="ql-block">埭美古村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陈仕进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至1457年)在此开基建业,后成为陈姓后人的聚居地,迄今已经有570年的历史。而彼时龙岩亦为漳州府管辖(龙岩在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才从漳州府析出,独立建州),遥想当年曾同为一府所辖,不经然间就对它有了种天然的亲近感。</p> <p class="ql-block">古村四面绕水,一条内河如长龙玉带般紧绕村庄,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绿水绕村玉带环社”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座“闽南周庄”建有总数高达276座的红砖古厝,其中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一律向北,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227座古厝一律向南,均为典型的闽南两进四开的四合院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即前排横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对准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边还附带着纵向排列的三排“护厝”。以轴对称排列的布局,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埕巷笔直,整齐划一,新旧有序,你不得不为这严谨的几何排列所惊叹!</p> <p class="ql-block">“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这是对闽南红砖古厝建筑风格的生动写照。红砖作为闽南红砖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存在,在埭美古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整个村庄建筑形式统一,砖木结构、红瓦屋面、石彻底基、白灰墙体,工艺精湛,是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风格代表之一,也是漳州龙海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路宽22米的红砖大埕大气豪迈,而室内木刻、砖雕、泥塑及梁拱窗花更是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屋顶全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远望如上弦月,近看似燕归来。这种建筑风格整个正脊建成曲线形状的屋脊,形如上弦月,脊两端往上翘起,尾端分叉为二,像燕子的尾巴,燕尾脊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由于微微叉开的尾部神似燕子归巢时的形态,本地人将燕尾脊亲切地唤作“双燕归脊”。而这飘逸轻盈、高翘飞扬、鲜活灵动的屋脊造型,也成为闽南文化的一个特有符号,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被赋予“盼燕归巢”之意,更有着盼望游子归家之寓。</p> <p class="ql-block">276座古厝依水而建,同族而居。开间面积相同,朝向一致,风格近乎相似,无贵贱等级之分。这种格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建筑的巧思,更蕴含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精神一一平等团结、互相关照、守望相助。</p> <p class="ql-block">绕村回环的河水,遒劲葱郁的古榕,青黛起伏的远山,加上眼前这整齐划一的红砖白墙、燕尾翘脊,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远离了尘嚣,安逸宁静 ,宛若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言: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深以为然,便倏有了一念,在这小桥春水,烟柳风丝之地,悠闲的泡壶新茶,看那“鼓柝连声闻远岸,楼台倒影尽残更。凭栏却见渔舟早,载得余晖破晓行”之景,该是多么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漳州白塘湾地质公园,相比于周边的镇海角和火山岛,这里更加的安静一些。</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着“中国版土耳其”,“中国版济州岛”美称的海湾,最出名的就是海底兵马俑了。</p> <p class="ql-block">此兵马俑非西安兵马俑,只是个类比。在这里被比作兵马俑的是一大片突出海面的黑色节理。古火山口形状似一个朝天的喇叭口,开口顶端直径约50米,底部深3米,涨潮时海水淹没底部,只有退潮时才可以看到完整的海底火山口那深邃之美。火山曾历经15次喷发,如今可见的喷发物距今约2460万年。它的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晰,整个火山口保存完好,因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和“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这些鳞次栉比的柱状节理一簇一簇的斜着朝向大海,奇峭峥嵘,好似一片整军待发的“兵马俑”,保持着百万雄兵气势如虹随时准备冲锋出击的姿势,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万顷云涛风浩荡,踏沙逐浪间看惊涛拍岸, 听山风过峦,万年前的造化奇观让你逃离了尘世的喧嚣。在这里,即便有了阳光沙滩海浪,却没有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但大家在礁石缝中抓捕螃蟹的欢乐却足以觅得人生的闲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