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董益谦生于1923年农历二月十三。 父亲十三岁时,祖父见背。靠几亩薄田,与奶奶大爷姑姑艰难度日。</p><p class="ql-block"> 生活无以为继,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二十几岁的父亲,离开母亲和襁褓中的大哥。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队伍中去。国共拉锯 、剿匪 、土地改革、镇反 肃反,一走就是几个月。</p><p class="ql-block"> 母亲带着大哥大姐艰难度日。四岁大哥不幸染疾 ,刚解放不久 ,长期抗战 ,内战 ,百姓苦不堪言 ,无医无药。母亲曾对我说:“你大哥弥留之际,我问他想爸爸吗? 他坚定的摇了摇头。问会想妈妈不,他拼命的点头,泪水在哥哥面黄肌瘦的脸上肆意的流淌。”一个革命者不但自己时刻准备流血牺牲,也会牵连到家庭成员的。哥哥问世四年,没感受到父亲的一点关爱和温暖,怆然离世。</p><p class="ql-block">父亲从乡里调到县里 从县里调到市里 从市里调到省里。一天就是忙忙忙。</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父亲进了牛棚。69年走五七到边远穷苦的山区。73年父亲结合到乡政府任民政助理。他认认真真的工作,当时全乡10325 口人 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军烈属,有多少孤寡老人,都了如指掌。全乡几十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访贫问苦 ,把政府应做的工作落到实处。现在一些领导们拎几袋大米豆油去扶贫,不停的照相宣传,真让人无语。</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您工作这么认真,你怎么没当模范呢? 我大小是个领导,荣誉应该给一线的同志。现在模范先进基本都是领导。服不服。</p><p class="ql-block">79年省委组织部一纸调令,终结了父亲十年的五七道路回到沈阳。83年父亲离休,享副厅待遇。</p><p class="ql-block">离休后的父亲 ,生活很惬意。但他也有他的困惑和迷茫。</p><p class="ql-block">记得父亲88岁的时候,他让我带他去曾工作过的地方歪头山 南芬 草河口 连山关 本溪县 本溪市走走看看 。</p><p class="ql-block">那里的老百姓地没有增加或减少了 ,人口比解放前多多了, 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根本改变 。如果不是儿女在外辛苦打工 ,他们的生活能有什么提高 ?能感觉到的就是物价越来越贵, 看病越来越不容易。</p><p class="ql-block">去本溪县县城小市 ,当初他领导的公私合营单位,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现在都是新面孔的资本家。</p><p class="ql-block">去本溪市,当时的市政府办公楼已经挪做他用。本溪市公安局办公大楼在站前顶天立地的伫立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溪站前马路破旧不堪。站前的小商贩营销和我五十多年前看到的差不多。本溪市站前原市政府交际处大楼还在那里。后面望溪公园山上烈士纪念碑在默默注视这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2020年农历四月初二家父无疾而终。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没有看到老百姓读书难 、看病难、住房难. 养老难问题的解决 。这和他革命的初衷一定是有距离的。 爸爸:如果我有生之年我能看到这些问题的解决, 我一定到您坟前告慰您的。但愿我有这个机会。</p><p class="ql-block"> 后记 今天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日 今年也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四十岁照片</p> <p class="ql-block">爸爸七十岁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父亲八十岁和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九十岁生日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