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者福多 快乐者寿长 —— 112岁周有光先生的长寿秘诀

三阳开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在112岁生日的第二天安然去世,时针定格在2017年1月14日。</p><p class="ql-block">乍问到周有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名字,可能多数人并不熟悉,</span>但要说,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的那个人,是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学学习汉语拼音</span>启蒙开窍的那个人。大家顿时觉得,他和我们是那么的亲近,似乎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个人</span>都有着不解之缘,相信大家会铭记在心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提词</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后来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中国著名语言学家。</p><p class="ql-block">1955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有光</span>被周总理亲自点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span>在周老主持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8年2月11日,通过</span>了汉语拼音方案。从此,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span>为推进国民脱盲、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1979年-1982年,周有光先生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词条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先生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有光先生</span>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学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并聘请周有光先生为终身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周有光与厉声教等一同被评为2017年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2019年12月6日,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致敬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不仅是历经百年中国命运的思考者,更是一位长寿老人。与其一生的成就相比,<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位112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更加令人好奇。</span></p><p class="ql-block">谈起长寿,周老先生总结了心得体会,听起来并不难,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有所受益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一、“心平气和” —— 幽默乐观,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生气!</b></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一生历经坎坷,他把苏东坡“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想要获得长寿就要有这般心态与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p><p class="ql-block">周老先生说: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千万不要生气,不要失望,要约保持乐观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因为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面对一些困难,事在人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所有困难,都会慢慢解决,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的童年,家被一把火烧了个光,年轻时得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结婚时,家中老妈妈找算命先生算命,算命先生说:你活不过35岁,是个不长命的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都没有影响到他乐观的心态,</span>心胸开阔的周有光和夫人只是一笑而过。</p><p class="ql-block">拥有了这种心态的周有光竟然变得“强大”起来,后来经历多次人生打击的时候,却再没有将其推向绝境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周有光先生的女儿生病发烧,可是,家里的条件,以及当时的医疗条件,都没办法改变病情。他只能坐在女儿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最终离开。</p><p class="ql-block">这是特定的条件所决定的人生现实,周有光默默地接受了它,并为女儿写下了《祭坟》的哀篇:摸一摸,这泥土还有微微一些温暖,听一听,这里面像有轻轻一声呻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1955年由上海调来北京,躲过了“反右”斗争,但在“文革”中还是受到了冲击。周老说:“文化大革命突然来了,一些人到我家把我家的东西搬走了,我也不惊慌;造反派给我强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我也不生气,这就是要把肚量放大,也就是‘无故加之而不怒’。我认为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非常好,特别是儒家的许多观点,对于做人、处事,都很有用处。”</p><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由于长期大量的脑力劳动,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一直折磨着他。文革爆发之后,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在这空旷荒凉的地方,很多人叫苦连连,周老却在劳动中抢着干重活累活,几年下来,不仅治好了失眠,身体也更加强壮了许多,他笑称:“这就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些动荡的岁月里,他依然温文尔雅,遇事不惊,在痛苦中想办法提炼乐趣。</p> <p class="ql-block">当年,周有光先生带着儿子从苏联带回来的小望远镜去剧院看戏,这时身边一个老者问他借望远镜用用。于是,周先生欣然答应。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借他望远镜的人竟然是末代皇帝溥仪。于是,他和大家笑着说:“我若早知道是‘皇帝’坐在身边,我早把望远镜‘贡’给他了。”</p><p class="ql-block">你看,这样的一个人,内心始终保持着适度的乐观通达,始终以不间断向上的动力自我激励,还会运用幽默来调节情绪,活出112岁的高龄也就不意外了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4年1月12日,纪录片《百岁学人周有光》摄制组的代表专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庆贺周老先生109岁生日(1月13日)。</span></p> <p class="ql-block">每当有人问周有光先生长寿的秘诀时,他就拿出一篇多年前自制的“陋室铭。铭上说”:“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p><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工作,我说也没有秘诀,主要是思想要开朗,要乐观。”周老就是总能从苦中求乐的人。所以,他曾经开心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我一不小心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二、“少荤多素” —— 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我从不吃补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青菜鸡蛋炖豆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饮食方面,</span>多吃素食,少吃荤食,不吃补品。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有光先生的长寿秘诀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有光先生</span>不喜欢大鱼大肉,肥甘厚味。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span>“饮食上,很多荤菜不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日常的饮食,吃得很清淡。</span>蔬菜肉食主食均衡摄入,按照2:1:1的方式,为机体提供营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日三餐,直接决定人的寿命长短以及身体状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曾与记者讲到过: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p><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生活有规律,严格控制自己,从不多吃,也不乱吃。除了不酗酒、不抽烟外,周老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吃补品。周有光家里有很多别人送的补品,但他不吃,大部分都转送给了亲友。</p><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还认为,不要“瞎吃”。在宴席上,很多人看到这么多山珍海味,总是要拼命吃。这样一来,一是吃得太饱不好消化,二是营养过剩,就会有高血糖、高血脂的问题。所以遇到有人请客,周有光是能推掉的就推掉,不能推掉的也只是吃一点素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三、“举杯齐眉” —— 相濡以沫的添加剂、相敬如宾的保鲜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两口的照片题字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得多情人不老 周有光 九十有三” , “多情到老情更好 张允和 八十有九”。</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堪称“神仙眷侣”,他们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是远近闻名的“模范夫妻”。1988年国际教育基金会评选中国百对恩爱夫妻,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成为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一对。</p><p class="ql-block">周老先生和张允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地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才子佳人的一段美好姻缘。</p><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无论是谁娶了她们其中一个,都会幸福一辈子。”</p><p class="ql-block">周有光是幸运的,他最终赢得了张家二小姐张允和的爱情,成为幸福的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结婚照</span></p> <p class="ql-block">张允和的曾祖父曾任江苏巡抚,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祖籍安徽合肥,于1918年迁居苏州,住在五卅路的九如巷三号。</p><p class="ql-block">张家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即为周有光的夫人,三姐张兆和的丈夫是作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夫人张允和</span></p> <p class="ql-block">张允和与她的三个姐妹同为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一批预科女学生。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与张允和同学,两家的兄弟姊妹们便已相互认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span></p> <p class="ql-block">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交为朋友。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适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两人开始自由恋爱。</p><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一系列甜蜜后,到了谈婚论嫁时,周有光却迟疑起来:“我这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但张允和并不介意:“幸福不是你给我的,是我们两人一起去创造的。”</p><p class="ql-block">1933年4月30日,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周有光、张允和喜结连理。此后两人经历了风风雨雨,一路扶持,从抗战到解放,从建国到内乱,70年恩爱如初,患难与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span></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风雨,让两个人的爱情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后,愈发地珍贵美好。即便白发苍苍,她在他心中依然是当初那个温柔内敛的淑女,他也依然是她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英俊青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举杯齐眉”</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喜欢喝咖啡,张允和喜欢喝红茶(祁红和滇红各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夫妇俩每次在喝茶、喝咖啡时都会共同举杯</span>敬对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样一个小动作,二人坚持了一辈子。</span>周老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夫妇生活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span>古代有举案齐眉,我们这里没有案,有杯子,每一次喝之前,都要碰杯,这叫举杯齐眉。</p><p class="ql-block">张允和的妹妹张充和曾在书中回忆周有光夫妻俩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80多岁的她,每天还会仔细梳妆,仔细穿戴,一定要90岁的他,来评价好不好看,美不美丽,‘一脸的刚毅深深藏着红色中国的几番风霜’......老头常常不停地点头表达对老妻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span></p> <p class="ql-block">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老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这对周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在张允和去世之后,房间依然保持为原样,房屋的摆设和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几无区别,甚至连窗帘都是张允和喜欢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半年后,周有光才终于从失去爱人的悲伤中走出来,开始着手整理她的遗作,将其出版,作为自己余生的纪念。在之后的几年里,周有光先后编辑出版了张允和的《昆曲日记》《浪花集》和《曲终人不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span></p> <p class="ql-block">互敬互爱伉俪情深的家庭生活,是周老健康长寿的又一大原因。求同存异,和衷共济,是经营美好家庭的根本所在,也是婚姻幸福的重要源泉。</p><p class="ql-block">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自己一生,也照亮了别人的生活,用周有光爱妻张允和女士的话说就是:有光一生,一生有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和夫人张允和集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四、“三不主义” —— 活得通透、生活简单、健康自然的生活准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60岁的时候,周有光先生重新给自己制定了生活准则,那就是著名的“三不主义”: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年节。</span></p><p class="ql-block">他说:不立遗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为了家庭的和睦,</span>家和万事兴;不过生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忘了自己的年龄,</span>开心快乐每一天;不过年节,是保持简单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p><p class="ql-block">周老先生很欣赏《瓦尔登湖》里梭罗的一句话:生活越简单,内心越丰盈;内心越丰盈,生活越美好。</p><p class="ql-block">从周有光先生的“三不主义”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活得通透的人,最开心最快乐,最舒服,也最幸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捆绑思想,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精神的万丈阳光!日子安静怡然,内心洁净舒畅,健康自然而然,长寿顺理成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先生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写文章、看看书、享受美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拥有乐观的心态,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更有助于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周老说:“我已经退了多年,至今也是退而不休。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生物钟现象很有好处,一方面积极支持家庭成员这种生物钟规律;另一方面要把握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充分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低谷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老年人切忌孤独,应广交朋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者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吸取青春活力,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p><p class="ql-block">周老还说,持久的小运动常会带来大健康。想练就可以随时随地练,晃晃头、甩甩手、伸伸腿、弯弯腰,一天可少则两分钟,多则五分钟,只需持之以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五、动手动脑 ——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一辈子都在进行学习、阅读与思考,<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追求无止境,探索不间断,对他来说,就是给生命最好的“保鲜剂”。</span></p><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说,东西学得多了,肚子里的货琳琅满目,脑子里的想法层出不穷,就有了跃跃欲试,奋笔疾书的冲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年轻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学,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后来又改学语言文字,成了“汉语拼音之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老有一颗好奇心,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早在1988年,周老就学会了用打字机写作。过了百岁,年事已高,不再做专门的学问研究了,但周老对经济学、语言学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p><p class="ql-block">专业方面,他精耕细作,锲而不舍;业余生活,阅经史子集,手不释卷。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是他的学习“三件套”,跟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由于爱学习,他总是处于“青春在线”的状态,日子欣欣向荣,精神热气腾腾,脸上神采飞扬,有它们加持,想不健康长寿,恐怕也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他,放下了专业,投入了另一种学思,他大量阅读历史书籍和百科全书,读史、读中国、读世界,思维的清晰和好奇的头脑,让这位老人在学海里自由徜徉。周老还坚持看《参考消息》,看朋友从英国和香港寄来的英文书刊。百岁以后,周老仍著述不断,每月写一篇有深度的文章。</p><p class="ql-block">读书和写作可以让一个人的大脑兴奋,减缓衰老。周老曾说:“一个人的大脑里有两套系统,一个是逻辑系统,就是思维能力;一个是记忆系统,即记忆能力。这两个系统是不一样的。我呢,记忆系统不行了,好多原来知道的东西现在都忘了。可是思维系统还没有坏。为什么没有坏?因为我一直都在看书、写文章,要动脑子,脑子就不容易坏。中国旧的讲法是,年纪大了,不要动脑子了,要保养了。其实恰恰相反。现在新的讲法是,年纪大了要动脑子。动脑子可以保持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长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晚年学习、阅读和思考最大的好处是,猎取新的知识,不断地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晚年阅读还可以解乏,排除孤独,忘掉烦恼。每天的阅读持续性地刺激大脑,可以抑制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从而减少和防止老年痴呆和大脑疾病的发生。也许只因为有这样一颗永远不放弃思考的大脑,周老的心灵深处才永远拥有一个独立与自由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年过百岁的周老依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然思想活跃、</span>坚持博览群书、笔耕不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史上的传世之作”的三部杂文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 和《拾贝集》,就是在他95岁、104岁和105岁高龄时出版的!</span>还接连出版了著作:100岁《百岁新稿》、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时《逝年如水》。</p><p class="ql-block">逝世前夕,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依然求知求变,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了解时事,</span>还在阅读《道德经》、《资治通鉴》和《史记》。直到2017年1月14日,在112岁生日刚过第二天寿终正寝,他才放下自己的使命。</p><p class="ql-block">难怪大家都说,从周老身上,得以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从“传统”成功向“现代”过渡的。这份“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敬重与学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有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周有光先生说过:心宽者福多;快乐者寿长。这句话,是他对自己一生内心修行的总结,大概就是他的长寿秘诀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说明:图文编辑来自于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