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过后再游浏河港(2023.5.13)

琴头马(陈马)

<p class="ql-block">  五一小长假过后,天气逐渐回暖,进入孟夏时节万物齐秀。</p><p class="ql-block"> 自从2019年疫情席卷全国以来已有三年。传染、隔离、管控,缺米缺菜的困境、甚至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都熬过来了。2023年初,中央决定放开管控,人间烟火气也随之在各地恢复。</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同学还是在2018年4月27日第一次来浏河港湾人家农家乐吗?距今已经是整整五年啦!那一次我们共来了49位同学(有集体照为证),那天午餐后我们自己租车先去沙溪古镇逛逛,然后准备到郑和公园。未曾想天公不作美,从毛毛细雨到漂泼大雨;虽然已到了公园大门口,也只能打道回府,给大家留下了较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大疫过后再游浏河港!</p> <p class="ql-block">  这次组织浏河靓盛酒店聚会,因该酒店是小型农家乐,最多接待人数是45位。由于因病因事,原来报名参加的同学退出了三位,实际参加人数是42位。2023年5月13日上午,除了乘坐自驾车前往浏河的16位同学外,其余26位同学从全市各区乘坐地铁七号线赶往美兰湖站等待,九点半坐上大巴车前往浏河镇上海东路902号的靓盛酒店农家乐。十一点,在安排好大家的住宿房间后,前往餐厅午餐。</p> <p class="ql-block">  乘坐自驾车先到的同学与坐大巴车同学在酒店大堂拍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酒店三人房扫描。</p> <p class="ql-block">  午餐就餐时,本人向大家宣布此次农家乐活动的安排事宜,并请蔡柏珍同学致欢迎词(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桌:9位</p><p class="ql-block">张慧君、蔡柏珍</p> <p class="ql-block">周丽英、鲍显君</p> <p class="ql-block">杨国爱、郑亚平</p> <p class="ql-block">朱志鸿、卞祖康、陈 马</p> <p class="ql-block">第二桌:11位</p><p class="ql-block">陈传华、施嘉珍、苏元馨</p> <p class="ql-block">杨惠胜、吴 萍</p> <p class="ql-block">夏雅琴、魏 红</p> <p class="ql-block">汪丽萍、茅志珍</p> <p class="ql-block">杨红英、朱红兵</p> <p class="ql-block">第三桌:11位</p><p class="ql-block">丁卫平、奚鑫榕</p> <p class="ql-block">许筱凤、庞鸿珠</p> <p class="ql-block">阮 清、丁文建</p> <p class="ql-block">陈永耀、董彩萍</p> <p class="ql-block">叶志兴、张新发</p> <p class="ql-block">奚鑫榕、尤德善</p> <p class="ql-block">第四桌:11位</p><p class="ql-block">杨雪萍、刘惠良</p> <p class="ql-block">金双萍、赵智祥</p> <p class="ql-block">司徒秋琴、穆文韻</p> <p class="ql-block">胡建明、章惠凤</p> <p class="ql-block">胡建明、陆震慧</p> <p class="ql-block">李国芳、吴琳娣</p> <p class="ql-block">  午餐结束后,除部分同学要打麻将、KTV唱歌和自由活动的,我们自行组织去郑和公园游玩。张新发、刘惠良、陈永耀三位自驾车主,自告奋勇分两次开车13公里接送同学农友们前往。在此,我们要向他们的温馨义举表示真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浏河镇,古称刘家港,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的多次始发地。为纪念他,浏河人民为他建立了郑和纪念馆,文革以后纪念馆设在浏河古镇上的天妃宫里。改革开放以后,专门另外辟地建设了郑和公园。</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溯到六百多年前的中国明朝。郑和,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原本姓马名和,字三宝,回族,云南昆阳人。出生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洪武十四年入宫为太监。永乐二年明成祖赐他姓郑,册封为三宝太监。</p><p class="ql-block"> 郑和34岁(1405年起)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远渡重洋,开启了中国同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在返航途中与世长辞,终年62岁。葬于今江苏南京牛首山。</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开始郑和公园之游!第一批先到公园的十二名同学农友在公园大门口和按照当年郑和下西洋时1比1建造的大帆船⛵️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第二批到公园的十五名同学农友在公园门口和大帆船⛵️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凌云中学七零届四班同学(除卞祖康还在酒店继续喝酒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不去郑和公园的同学在KTV唱歌或打麻将或去老街自由逛逛。</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爱好唱歌的同学在KTV尽情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大家急着要趁天热前去浏河老街自由活动。由于本人要按酒店八点半前交还房卡和交涉奖励金等事宜而滞后再行,竞与大家走叉。</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郑河北路终于赶上了也走叉的几位同学,于是便带她们去了朱屺瞻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说起浏河镇上的名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物理学家吴剑雄、袁家骝夫妇外,还有著名的国画大师朱屺瞻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朱屺瞻先生虽艺术成就卓然却为人谦逊,他常自谦说“我画不来,瞎塌塌”(浏河话,乱画的意思)。因为是太仓浏河人,他常自称“太仓一栗”,以示自身的渺小;故而党和国家前领导人李岚清为他题字“一栗之大者”。</p><p class="ql-block"> 现在朱屺瞻纪念馆是仿照朱先生生前在陆渡的梅花草堂而建。</p> <p class="ql-block">  在浏河镇老街的最早的老浮桥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浏河老街上的天妃宫(海神娘娘庙)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逛逛老街而走散的部分同学返回酒店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的同学在大堂休息聊天。</p> <p class="ql-block">抓紧时间在酒店选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两天一夜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午餐后就要返程各自回家了。大家依依不舍,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本美篇文章采用的照片和视频,除了本人拍摄外,还有杨雪萍、阮清、金双萍三人拍摄并提供给本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此次农家乐活动,财务收入和支出向大家汇报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收到同学农友两天一夜(周六周日)人均240元×42人+丁卫平单人房加50元共计10130元,支付给酒店10130元;收入与支出相等;</p><p class="ql-block">二,收到同学农友第一次浏河农家乐时的结余223.5元(一直由丁文建保管至今);收到农家乐因大家转发酒店信息以及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前交还房卡后的奖励金,两项合计623.5元;委托蔡柏珍刘惠良购买了酸奶等饮料及啤酒共支出623.5元,收入与支出相等;</p><p class="ql-block">三,张新发、陈永耀两位同学自费带了白酒、红酒、黄酒各若干瓶奉献给大家享用,本人特此说明并代表大家向他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最后: 三年疫别重相逢,</p><p class="ql-block"> 鬓染霜丝隐旧容。</p><p class="ql-block"> 五十余载童心乐,</p><p class="ql-block"> 期待再聚情意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