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复兴中华民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于2023年5月15日桥美学校进行“讲好梁启超故事,做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活动。</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于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1882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1885年,梁启超进广州学海堂读书。梁启超在这里学习汉学。精研古籍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p> 励志改良 <p class="ql-block"> 1889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然而,光绪年间,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面对严峻的形势,梁启超逐渐抛弃了昔日的追求,走上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救国救民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1891年,梁启超、陈千秋等人请康有为在广州长兴学里万木草堂讲学。康有为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其讲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传统规矩不同。</p> 宣传变法 <p class="ql-block"> 1895年春,梁启超和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正值清廷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群情愤慨。梁启超受康有为之命,“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 四月初八日,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p> 学术研究显著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赴欧回国后,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梁启超积极倡导图书馆事业,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书馆”,出任馆长。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p> 子女成才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以“爱国之心做事”的精神教育子女,他曾说:“爱国如家,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成大事。”从1923年起到1929年去世,他始终坚持给在海外的5个子女写信,帮助他们确定学习方向,指导他们做学问,同时又充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在儿女们面前亦庄亦谐,亦师亦友,亦尊亦亲。</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对“梁启超故事”的演讲,同学们对梁启超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更希望自己能做新时代好少年。让我们新时代的好少年踏着金秋的脚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学习,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勇气、最大的担当为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p><p class="ql-block">撰稿:肖金平</p><p class="ql-block">美篇:肖金平</p><p class="ql-block">审核:李宏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