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7

笑傲江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此情可待成追忆</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u>只是当时已惘然</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发生了太多事,很多人的生活发生改变。</p><p class="ql-block"> 这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p><p class="ql-block"> 7月,香港回归,洗刷百年耻辱。</p><p class="ql-block"> 9月,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 11月,三峡大坝合龙,举国振奋。</p><p class="ql-block"> 而这一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大事情,就是参加为期四个月的优秀年轻干部企业管理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重温校园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记得是谁说过:男人三十三,好像太阳刚出山。意喻这个年龄,蓄势待发,光芒四射,大有希望,大有可为。</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三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极赋远见的决策者们,深刻洞察分析提出,S市工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效益不佳,市属企业管理层文化素质偏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继而做出了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集中送往位于武汉市的国家科委干部管理学院,委托举办历史上唯一一次、为期一个学期的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决策者们为此下了很大决心,克服了不少困难,也付出很高代价。消息一出,轰动一时,我幸运的成为其中的一员,参加全脱产学习培训。尽管后来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动机与结果脱轨,没有付诸于实施,但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培训,却对我们工作事业和个人成长产生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遭遇见面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九月初启程奔赴武汉的。那时绿皮火车慢、中途要倒车,一帮年轻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憧憬,一路欢歌笑语,风尘仆仆顺利抵达目的地——武汉。</p><p class="ql-block"> 学校早已为我们到来做好了准备,迎接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四十岁上下、性格直爽、快言快语的女老师,名叫胡弛。我们一下车在站台就接上了头,她像检阅部队一样,用她那深邃的目光,逐个快速打量着我们,构建着心中第一印象,我们大家热情寒暄问候、回应着胡老师。</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聚拢之时,她开口就让我们领教了她的率真,她以不容质疑的口吻说,我看到的人员名单,年龄都在三十五岁以下,怎么看着你们不像呢?我赶忙解释,开玩笑的说,是我有点显老,长的对不起观众。她冷峻、质疑的眼光,显然并不认同我的解释,继续追问说,感觉都不像,我又忙着解释,我们北方风沙频繁、日照强烈,人长的黝黑粗壮,不像你们南方人个个天生丽质、白皙妩媚。这一针见血的“见面礼”,让我们吃了一惊!,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早有耳闻,这回真见识了。</p><p class="ql-block"> 一番吹沙见底的对话,霎时间消除了异地他乡,初次见面的陌生和拘谨,拉近了我们与胡老师的距离,留下了率真实在的第一印象。之后几个月的陪伴,在她热情、尽责、执着精神鼓舞和带领下,我们渡过了一段美好舒心的校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遭遇”更让我们痛彻心扉地感受到南方北方巨大差异。九月份的家乡,正值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而武汉是全国闻名的“四大火炉”,从黄河之滨到扬子江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两重天,妥妥的给我们“北方佬”来了个“下马威”,闷热的天气浑身不停冒汗,心情烦躁、坐卧不宁,安置好行囊,迫不及待跑到校外找地方买扇子,商店老板是个老者,看着我们满头大汗的样子,他当时那气定神闲的表情,我至今难忘,一边踩着橙子到货架顶部取扇子,一边开口说道:北方来的吧!天气马上就会转凉,扇子都已收拾起来了。他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没过几天,就像变戏法似的变换了季节,但是这份热火朝天的“见面礼”却实实在在领教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当了回“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阔别校园十余年,对学生时代生活有着美好记忆和留恋,重温充满朝气的校园生活,着实令人兴奋和鼓舞,总感觉受到有一种向上向前力量的推动。我们班课程单独设置,每每老师上课提问,我怕冷场尴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总是驱使我积极响应。一天,上企业经营管理课,从日本留学归来不久、名叫余立仁的女老师,在讲到规划相关内容时,问起有谁参与过规划编制,我自告奋勇,余老师让我上到讲台,向全班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内容,我把在1990年具体负责主持编制的“S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大致讲了一下,因为没有准备、时间久远,虽然是深度参与工作全过程,也难以准确、全面还原呈现。</p><p class="ql-block"> 没成想,就因为“草率”地过了一招,就被老师牢牢“盯上”了。余老师由此开始,不仅给我开“小灶”,还给我出“难题”,在指导我撰写论文、推荐好书,把我毕业论文推荐登上报纸的同时,又执意给我安排了一项特别让我发怵的任务,给96级国贸班近百名本科生上一堂环保课,讲述我们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等。我是推了又推、劝了又劝,这位老师极其坚定、不容置疑,让我感受到热情和关心的同时,也产生了压力,真是赶鸭子上架,无处可逃!就这样,1997年10月17日(星期一)上午头两节课,我竞然在求学的过程中,班门弄斧在关公面前耍了一回大刀,“被迫”当了一回老师,我们敬爱的余老师就在大教室全程旁听,这是何等的煎熬,令人尴尬紧张的两节课,感觉怎么那么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喜获优秀读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家科委武汉干部管理学院隶属于国家科委,主要为科委系统干部培训服务,也开展学历教育。学校地处美丽的东湖湖畔,占地面积不大,但很有特色。学校以管理学专业见长,校图书馆不大,但管理的很好,环境很温馨,各类管理学的书籍相对齐全,而且新书上架很快,只要市面有售,图书馆一准有。</p><p class="ql-block"> 我自认为是一个醒悟比较晚的人,该学习的年龄,没有很好珍惜和利用时光,毕业后走向社会,才大彻大悟,学习欲望大增。大学毕业后工作在S市市府所在地,住单身宿舍,当时单位的工作并无硬性任务,常常无所事事,时间相对富裕,因我对工作单位专业不对口一直心存疑虑,立志要考研究生深造,那时规定,大学毕业工作满两年后方可再参加考试,我与要好的几个朋友还专门集资请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也报名参加为期三年的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取得了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文凭。那些年,虽然考研不成,但激发出好学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一发不可收。</p><p class="ql-block"> 参加武汉学习之前,就定下目标,要利用好这次人生难得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培训,多与来自各系统各部门同学交流,尽可能多读书、读好书、读感兴趣的书、读平常难以见到的书。在学期间,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基本上保持每三、四天一本书的速度,阅读基本占据了我的业余时间。学校一位老教授讲过的话让我铭记终生:读书是人生最好的积累,读的书越多,积累和沉淀越丰富,到工作需要和遇到问题时,智慧的火花就会在脑海中会层出不穷的闪现、涌流,此话千真万确,经过多年工作生活经历反复验证,屡试不爽。</p><p class="ql-block"> 四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毕业离别的时候,学校专门为我们班组织了毕业联欢会,声称埋下了一颗“彩蛋”,秘而不宣,究竟是啥,事先并不知晓。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获得了意外惊喜,我以借书数量绝对优势,获得校图书馆优秀读者称号,表彰优秀读者成了联欢晚会最大的梗。非常感激图书馆老师热心细致周到的工作,奖励虽然微不足道,但我内心深深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自豪与充盈。四个月的读书生活我都有详实记载,一共借阅44本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手抄了一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7年11月份,余老师得到一本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书名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作者是郑也夫,先推荐给我一睹为快。</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社会学的博士论文,这本书从社会代价角度来谈合作,谈竞争,谈社会制度,谈伦理道德,谈乌托邦,谈中庸……。我一下子就被书中全新的理念、观点和论述吸引住了,诸如:“凡事都有代价,不管是否与财产或经济性权利有关”,“时间是人们最容易忘记的代价”,“几乎没有无代价的合作,几乎没有无内耗的团体生活”,“有些平等的政策其实是不平等的,而不平等的策略却是最合理的”,“人类的一切制度必是有得有失的,企图实践一种无代价的制度,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的代价论正是建立在这一良知之上的:一切得失的最重要的成因是当事者的选择,以及那些选择的制度化结果所导致的相对恒常的社会关系”。好像在透过一个社会学家的眼睛去看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彻头彻尾的感觉,忽然间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一直迷惑的问题,也激烈的冲撞着头脑中似乎已被禁锢的思想藩篱。</p><p class="ql-block"> 生怕耽误老师阅读,就特别想去买上一本,跑了不少的新华书店,竟然在武汉这么大的地方愣是买不到。光看显然不能满足我的愿望,选择性的摘录又觉难以取舍,看看这样一本200多页的书,完整地抄录下来的想法占了上峰,且不断被强化,于是痛下决心,用了几天时间,昼夜兼程,完成了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重复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论文登了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培训学习要求以撰写一篇论文结业,进入12月,开始了论文的构思、写作、修改,我为自己确定了撰写论文一周计划,选择企业经营管理为内容,余老师为论文指导老师,拟定了论文题目“绿色经营——企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结合学习所思所悟和所从事的工作,挑选了一个相对熟悉的领域,第一稿经过一整天奋斗便完成,自我感觉很不满意,次日推到重来,重写第二稿,那时电脑尚不普及,完全要靠手写,第三天在第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开始誊抄形成第三稿,两天的时间完成修改誊抄。</p><p class="ql-block">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誊抄好的文稿送给指导老师过目,余老师看过之后,给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又额外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求我把论文压缩成4000字,她要推荐到湖北科技报刊发。</p><p class="ql-block"> 这待遇在我们班是独一份,壮大了我的学习成果。后来的事情记不太清了,学习结束,我们回到工作单位后,得到了文章见报的消息,并收到了刊载的报纸,是谁告诉我的、报纸怎么到我手上的,都记不清了。这篇文章刊登在了1998年1月23日《湖北科技报》第三版“工贸版”上,篇幅占了近四分之一版面,我至今一直珍藏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晚会撰稿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年末的一个晚上,我在宿舍看书学习,我们班长带着班委一帮人,不知怎么商量的,谁出的主意,兴师动众来到宿舍找我,学校计划要专为我们搞一次与学校授课老师的毕业联欢晚会,让我为晚会写主持词,我一下就懵了,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谁的脑子进水了,怎么能想到让我来干这事,我何德何能、哪来的本事干这事,分明是强人所难,斩钉截铁推辞拒绝,干不了!</p><p class="ql-block"> 这帮人那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要箍在我身上,软磨硬缠、高低不退不让,你一句我一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逼的我无以复加,那情景就到了非我莫属的境地,这倒真不是谦虚,也不是摆谱、端架子,是我根本不具有金刚钻,揽不了这个瓷器活。</p><p class="ql-block"> 实在无奈,勉为其难应承下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于是就静静地坐下来,四个月来火热的校园生活一幕一幕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随即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短暂的开场词,没成想,竟引发了大家的共情,得到了一致认可,后来在联欢晚会上的表演也很成功。时移事易,现在再看当时的“大作”,令人忍俊不禁,多么低级幼稚。</p><p class="ql-block"> 这次武汉学习不仅增加了经历和见识,拓展了知识面,也增强了自信,98年以后,我所在的单位更换了新领导,单位事业发展、社会形象、职工面貌都焕然一新,工作也开始忙了起来,即使这样,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忙碌越要欢乐,年年都组织开展几场次节庆联欢活动,干部职工自编自演自导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业余文体活动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好传统一直传承至今。我当时当局办公室主任,这样的活动我成了当仁不让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当然少不了撰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意外的结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举办这次培训班的初衷与结局竟然在实至名归之时意外地脱轨啦!</p><p class="ql-block"> 学习结束归来后,按照以往惯常的做法,要召开总结会,相关市领导出席,班委和同学汇报学习体会收获,领导讲话,我们则开始人生转折,从政府公务员、国家干部转换为市属国有企业干部身份、企业管理者的转变,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开启下半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难以置信,事情发生了戏剧性逆转,该发生的都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却接踵而来。有头无尾的结局,长时间无声无息,我们满怀希望的期待,瞬间从山顶跌落到了谷底。</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发生逆转?我猜测,1997年学习山东诸暨市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经验做法,推行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按照改制政策,企业负责人分别成为控股或占大股的股东,政府不再对企业享有绝对的控制权,最接近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作为参与者、见证者,不仅亲身参与了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随后还又参与了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期间,特别意外的是我被市上任命为S市供销合作社改制领导小组副组长,供销社主任是组长,几个副主任都不在此列,享有此殊荣的挂职干部仅有我一人,对我来说,这其中的缘由,至今都是个谜。</p><p class="ql-block"> 我单枪匹马,从头到尾主持完成了供销社所属的被公认特别难整的一家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诸如选举等重要会议,市社党委班子5个党委委员齐刷刷到场,但却一言不发,他们是为防止意外来“救火的”,因为并未出现意外,就全看我一人“连打带踢”。之后,又参与了另一家企业改制部分工作。之后又再次被组织选派,参与交通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改制,直到被选拔参加学习培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余音袅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有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公元1997》,令人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一次次的呼唤你/我的1997</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97年我深情的呼唤你/让全世界都在为你跳跃</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97年我悄悄地走近你/让这永恒的时间和我们共度。</i></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岁月回响!这歌声会唤醒尘封的记忆,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忘怀的时代,那是一个开拓历史新纪元的时代,一个拼搏的年代,奋斗的年代,奉献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人生和命运的博弈仍在继续,共同学习的31名同学,哪儿来的又回到了哪儿,该干啥还干啥,命运没有发生转折改变。二十多年过去了,回到原来工作岗位的我们,如今都已到了退休年纪,人生积淀了一定的阅历和感悟,到了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不时想想过去的事,看看走过的路,打量过往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我们曾被时代大潮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命运又把我们拉回了起点,时代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小小“戏弄”了我们一把。其实,谁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能自己决定和把握的很少很少,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我们也决定不了自己的智商,更决定不了这一生能否得到贵人相助。但无论结局怎样,都不能否认当年S市决策者的英明,为年轻人树立了成长成才的鲜明导向。我们所学所悟、所思所获早已扎根在我们的身心,渗透在我们的头脑、骨髓、血液,化成了智慧、才能、力量,融进了工作、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光,我时常会想,如果当时情况没有发生逆转,皆如所愿,我现在会在哪儿?在干什么?会成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呢?他们又会成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于2023年1月31日办公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