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句老话,也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的一种生活必须的适应性行为。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叉,要出行方便,桥是少不了的。</p><p class="ql-block">苏州的同里,也是一座以桥梁众多而引人关注的古镇。</p> 同里古镇四周由同里湖、南星湖、叶泽湖、九里湖、庞山湖等五个湖泊环抱着。 <div>15条大小河流将全镇纵横分割为七个岛屿,虽然有船舟可以通行连接,不过总是架桥方便出行。</div> 在古镇里,曾经有54座桥梁将其串联连缀。现在尚有30多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躺卧在一泓泓碧水之上,也是游览古镇时可以欣赏的景点,从中可以了解到古镇悠久的历史及人文典故。<div><br></div> 走过古镇的票务中心,沿着中川路走进古镇,迎面第一座桥是中川桥。未过桥就见对岸店铺林立,古镇的热闹已初见端倪。 过桥后看这中川桥,估计是新建的,三拱石桥,桥面微有弧度。 桥的外侧有“中川桥”名,中间拱两侧也有对联,只是部分浸入水中无法看出,查阅资料才知是“两岸弦歌绕古镇,一湾烟月笼同川”。<div>同川,是同里的别称。中川桥在中川路上,这是贯穿古镇中部的主要街道,以同川而言,就是同川中间的路了!</div> 站在中川桥上,向西面望去,一座别致的石桥呈现眼前。 此桥名为泰来桥,与明清一条街隔路相望。初建时间无考,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为石桥,现存之桥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 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在桥面上建了凉亭,外侧安装了栏杆。远远望去如一座高耸的城台,甚是雄伟轩昂。 桥板上清晰的字是桥名“泰来橋”。 泰来桥桥身的东西侧都镌刻着对联。东侧是“垂天螮蝀通兰鹢,夹岸楼台护玉龙”。<div>此联充满了诗情画意——天上,一条彩虹悬挂高空,(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也指桥。)一行行美丽的鹢鸟朝之飞去,(鹢,古书上的一种水鸟,形如鹭而大,羽色苍白)。一只只画舫在桥下徐徐而过,桥畔两岸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逶迤向前与澄如白练的河水相依为伴。这里把古镇小河比喻为玉龙。</div> 西向对联是“题柱客从云表过,涉川人向镜中来”。“题柱”,源自司马相如的一个典故:司马相如离乡赴京都,路过程度县北十里的升仙桥,在桥柱上题曰:“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发誓不得显贵不回家乡。后人遂用“题柱、题桥、题桥柱”,来比喻立志求取功名富贵。下联将泰来桥下的水面比喻一面镜子,营造出幽静的氛围,使游客顿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在眼前。 接着走到一座带有桥坡的梁式石桥前。 此石桥名为“三元桥”,旁边有“道光乙亥,里人重建”的字样。道光乙亥年是1839年,那么此桥已有180多年了! 三元桥,没有看到介绍。顾名思义,在那还是科举制度的清代,建桥取名者希望有连中三元的愿望和祝福吧! 走在古镇,随时可见古石桥,这是“蒋家桥”,也是梁式石桥。 石梁外侧有桥名“蒋家桥”。两边似有落款,但是已经无法辨认。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同里古镇著名的三桥景点,岸边桥堍有石碑“同里三桥 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28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有著名的“一园两堂三桥”,一园即退思园,二堂是“崇本堂”和“嘉萌堂”。</p> 而同里三桥是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相邻石桥的合称,三桥在同里的名气很大,俨然是古镇的中心。 这座是太平桥,平石梁加两侧台阶缓坡。位于长庆桥西面、吉利桥西北面。 太平桥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分别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改为梁式。 石梁上外侧有字“太平桥”,以一个环形中间刻字,是这里很多古桥的特色之一。 太平桥上有桥联“永济太平南北路,落成嘉庆廿三年”。 这是吉利桥,是单拱石桥。在太平桥的东南面、长庆桥的西南面。 吉利桥始建年代不详。据载,该桥重修与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十八年(1783年)重建。1988年又重建。 吉利桥的桥名,是刻在一块石头上的。 吉利桥上的桥联分别是南向“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向“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 还有就是“长庆桥”,也是一座单拱石桥。在太平桥的东面、吉利桥的东北面。 长庆桥旧名福建桥,俗名谢家桥,又名广利桥,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改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分别重建。1988年加固整修。 桥外侧石梁上“长庆桥”三个字清晰可见。 长庆桥的桥联是“共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 桥联,一般都有含义,这长庆桥的桥联,如同“宣传语”:请过往的人们一起慷慨解囊建造桥梁,以方便过河行路,好将你的名字和善举写明在桥的石柱上。 桥下河面上停泊着有几只鸬鹚的小船。 一个幡旗上写着“鱼鹰捕鱼表演”,也是古镇上的一种表演活动。 <p class="ql-block">同里三桥之所以名气那么大,与当地“走桥”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三桥是古镇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以往凡居民有婚嫁喜事,必定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过三桥。而且人们走在桥上,口中还会长念三座桥的桥名“太平、吉利、长庆!”算是讨个好的口彩。</p> 三桥之吉祥意愿,也是有个美好的传说。 以前,同里镇上有一位姓钱的秀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因家境贫寒,年过二十有五尚未娶亲。一天,他在家门口卖字画,结识了一位外地富商。富商见钱秀才一表人才,意欲将女儿嫁于他。富商小姐嫌路途遥远,且钱秀才家里很穷,不肯答应,在父亲的再三劝说下,勉强允诺。但在成亲那天,小姐又犹豫了,刚过太平桥,准备进钱秀才家门去拜堂时,忽然改变主意,径自走到吉利桥上,哭泣起来。这时,父亲赶来劝慰,并送上“敬侯遗范”一匾。小姐这才步下吉利桥,跨上长庆桥,沿街往钱秀才家走去。结婚后,秀才与富商小姐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并在老丈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米店,日子过得十分红火。附近的百姓们都把这美满姻缘与富商小姐结婚那天走了“太平”、“吉利”、“长庆”这三桥联系起来,从此,凡夫妻结婚、婴儿满月、老人做寿等都要来走三桥,以图得到钱秀才的福气。 桥堍岸上摆放着一座花轿,供游人乘坐过桥,也是沾点喜气了。 站在桥上眺望三桥景区的风景,但见水似明镜,桥如卧虹,绿树掩映,人家枕河,一派江南水乡古镇的风光尽入眼帘。 古镇上有谚云:“水乡同里五湖包,东西南北处处桥”,正是历代的古镇人的善举建桥,使得我们现在游览古镇也是通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