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近乎发疯。 凌晨04:10就起床了,为的是要和发小张敏一起到杭州钱江区临江街道萧东村的东海横直河钓鱼。 <p class="ql-block"> 和益农的河道相似,这条河也是人工开挖出来的,长而直。但两岸没有石块砌坎,岸坡上杂树野草丛生,而水中则是一块块的水草,可谓野趣盎然。我喜欢这样的钓鱼环境。当然野趣是野趣,但对台钓来说则是有挑战的,即要找一个能平稳安放钓箱的位置有点难。我们到钓点的时候是06:10左右,沿着河道进去,但凡能安放钓箱的位置,几乎都被人“占领”了,钓鱼人之多,可见这里的鱼情了。</p> <p class="ql-block">张敏是传统钓,但为了让我找到一个好的台钓钓位,不仅把车一直开到道路尽头,而且还帮我把沉重的钓具搬到钓位上。直到把我安置停当后,他才开始到河对面进行他的传统钓。对此我感到非常过意不去,因为这影响了他钓鱼,因此十分感激他。</p> <p class="ql-block">今天钓鱼,真的是传统钓PK台钓,并且有楚河汉界那样的分明:河对面是张敏和他的钓友,二个人,传统钓;而河这边则有近二十个人,有传统钓,但绝大多数是台钓。PK结果,台钓惨败。河对面张敏钓了30多条鲫鱼,而另一人则更有7-80条之多。而我们这边绝大多数为白板。清晨时我们这边还人满为患,可到10点左右就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对此我颇有疑惑:是鱼饵问题,还是风向问题。以常识认知,鱼是不会认垂钓者钓法的,它只认饵料。而在饵料方面,张敏他们俩用的是红虫;而观察我们这边台钓,多数为粉料,粉料的品种就多种多样了。而我除了用粉料外,还用蚯蚓,两者轮着钓,可整整5个多小时,竟然只有一个鱼口,我们这边的其他人情况也差不多,全说没有口,都眼睁睁地看着对面俩人一条接一条地上鱼。最终我的鱼获为白板。</p> <p class="ql-block">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张敏探讨这个问题。他说他们用的窝料也是不同的,叫“牛窝传奇”,是从网上买的。但我想我的窝料(AB鲫加酒米)可能不行,但这边这么多人的窝料难道都不行,所以应该不是主要原因。那是钓饵问题吗,但一般来说,蚯蚓和红虫是差不多的活体饵,两者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咬口差异。那原因只能归结于风向了,即今天的风向导致鱼在对面,不在这边。还有一个原因也必须考虑在内,即我们这边是道路,不仅有车辆通行,而且人声嘈杂,钓鱼人又都集中在这边,而对岸因道路不通,人行不便,就要清静的多。这样风向加安静因素,鱼就跑到对面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风向和安静与否向来是钓鱼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张敏的一个观点也很有道理,他认为我们这边钓鱼的人实在太多,因此在水中打的窝料也多。而窝料有的会被鱼吃光,但也有的不会吃光,这剩下的窝料时间长了会变成沼气,从而影响鱼儿靠近。</p> <p class="ql-block">其实垂钓的魅力就在这里:未知因素太多,经验虽可一点点积累,但终究不能象科学实验那样有精确的答案。</p> 最后张敏将一半的鱼获给了我。这里的鲫鱼有着明显的野生鱼品质,背部黑亮,鱼体偏瘦,但肉质紧实、耐嚼,口味鲜美。 这是一次愉快的垂钓经历,值得以后回忆!【开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