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城关小学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教师专业提升培养,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学习,吸纳更新教育理念是重要的手段。随着五月夏意的到来,城关小学校内听评课活动也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航船有了舵手,才会行驶的更远。此次听评课活动由省级教学能手魏维老师全程跟进,三 四年级老师积极准备,三四五年级老师互听互评互鉴互学。</p> <p class="ql-block"> 张高成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开课伊始,他以孔子的名言导入课题,为这节课的诚信教育奠基 ,也预示着这节课以“传承传统文化”活动而展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住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利用关键词句来感悟宋庆龄的人物品质。最后借助资料和联系生活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并强调守信不仅仅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更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将诚实守信的品质植根于学生的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 王洋老师执教的是《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充分,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学习重点段落时,以鲜明的课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再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孩子直观清晰地理解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关键句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的,并通过小练笔“总-分”结构写一段话,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围绕关键句写段的方法。纵观整堂课,王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课堂形象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种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者情和学生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还高效地落实了中段年级的段式训练目标,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素养。</p> <p class="ql-block"> 吴萌老师执教的是《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说清楚的”制定教学重点及环节,感悟理解海底世界特点时,创设了去海底世界旅游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文眼“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概括出海底世界的特点,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调动了孩子的感官,让学生真切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陈静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芙蓉楼送辛渐》,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并且从“楚山、寒雨、冰心、玉壶”这四个意象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忧伤,也感受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古诗,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壶”字时,利用图片、象形字讲解其演变过程,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还注重了同类别古诗的归类比较鉴赏 ,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汪鑫老师执教的是古诗《墨梅》,上课伊始,从梅花图片入手,让学生对梅花有了亲切感,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着出示墨梅图,和前面的梅花图片作比较,让学生对墨梅有了直观感受,理解了课题。教学中抓住“淡”和“清气”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将品梅和品人有机融合为一体,从而让学生透彻地知道了诗人借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充分利用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学透古诗,积淀传承诗词文化。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浓浓的诗味!</p> <p class="ql-block"> 孙玮老师执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在教学中他注重了朗读的不同层次和要求,在理解诗意诗情环节中,抓住了环境描写对诗人心境的衬托,有别具一格的教学效果。本课中,教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用了以诗解诗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感悟王昌龄纯洁正直的人物品质。</span>通过拓展,采用以一带多的方式,积累关联的古诗,落实了学生鉴赏能力和积累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陈文美老师执教的《塞下曲》是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品质”。她设想开展大单元学习活动——给不同环境中的人物画像。再通过任务群形式习得描写人物品质的方法。本节课主要的活动是“走进边塞,为将士们画像”,通过“走近边塞,了解作者 ——进入边塞认识人物——游历边塞,认识诸多将士”的三个任务,达到感悟将士英勇无畏的品格,最后为自己心中的边塞人物画像。整节课能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探索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教学,也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注重交给古诗学习的方法,学一首带多首的方法迁移学习,引导学生对诗的分类整理,尝试感悟写法。使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得到了落实。</p> <p class="ql-block"> 评课中,老师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各抒己见,找寻了每一课中的闪光点,互赏了每一个新理念的设计。还真诚的提出了自己好的建议和设想,为执教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样浓厚的互研氛围既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革新,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魏维老师肯定了几位老师都能积极探索,用新课标的理念去尝试教学,通过活动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学生学习兴趣高了,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准备,课堂氛围好。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p><p class="ql-block"> 2.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扎实到位。如古诗背诵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指导。每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要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教学活动环节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3.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优势,汲取同组教师的新理念和好设计,使课堂教学更高效。</p><p class="ql-block"> 4.做研究型老师,坚持读书学习,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尝试,都是自我的超越;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积淀;每一次共研,都是智慧的凝结。愿我们一群人凝聚智慧一起走的更远!用我们的智慧之花浇灌孩子们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