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向儿童普及古诗词文化是培养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2023年5月19日上午,由共青团三亚市委员会、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主办,三亚汇智社会工作服务社在三亚市第二小学罗蓬校区四年级开展“寻味古诗词”传统文化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社工与学生进行热场游戏,社工列出一些诗词的上句,让学生回答出下句,从而加深了对从前学过的一些诗词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认真听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趣味动画</p> <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社工为学生们普及了李白、杜甫和苏轼这三位诗词巨头的生平,并且播放了趣味动画,动画中讲解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早发白帝城》,带着学生们了解了李白浪漫主义与神来之笔:李白的好友王昌龄被贬谪至人迹罕至的湘西,纵然有几乎此生无缘再见的别离之苦,但李白仍浪漫地将对友人思念的心情寄托给明月,希望能够用这份情谊鼓励安慰友人,忧思之情力透纸背;而《早发白帝城》中,李白从白帝城返回江陵的路是被赦免后的重获新生,尽管听到巫山猿啼如泣,也止不住他“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之感。之后又学习了杜甫的《春望》,体验了在战乱动荡的安史之乱后,杜甫对家人和国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愁与悲痛,感受到杜甫胸怀天下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介绍到苏轼时,社工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切入的作品,带学生领略了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与宠辱不惊的豁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积极举手</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环节,社工提供了一些诗词并让学生填写一些空缺处和推测作者,有《长相思·在长安》《念奴娇·大江东去》《月夜忆舍弟》,虽然都是初次接触的作品,但学生能凭刚刚所学的知识与作者的写作特点,推测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以及空缺处的句子应该作何填补,因为学生已经有过认真学习,所以很快推测出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答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最后的总结分享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感悟,以及对古诗词魅力的赞叹,社工也呼吁并引领大家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对于一些来自网络或者身边的糟粕文化要学会识别和抵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社工讲解</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在本次活动中学习了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佳作,并体会了古诗词优美的语言和韵律,拓宽了文学知识面,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