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记陈文斌老师研课磨课活动

花恋冰

<p class="ql-block">  “磨”是对产品的提炼,对品质的保障,古人有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而“课”更需多磨砺,方可铁杵成针!2023年5月18日,在横峰中学录播室迎来了陈文斌老师《垂直关系》研课磨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数学组大家庭成员一起聆听陈老师的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通过“引—忆—梳—析—练—结—测”七个环节进行讲授。</p><p class="ql-block"> 一“引”:从毛主席诗词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引入,用视频向大家展现出如今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了不起的工程,并解说,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基建的强大,为祖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赶到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二“忆”:通过垂直关系定义与定理的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并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使学生记忆更加直观牢固。</p> <p class="ql-block">  三“梳”: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对空间垂直关系进行梳理,陈老师精心准备了教具,并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展一展”趣味活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很多学生对自己组和其他组里的展示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p> <p class="ql-block">  四“析”五“练”:陈老师根据学生摆放的结果进行指导和分析。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学生活学活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六“结”:最后陈老师对本节课知识点结构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体系。</p> <p class="ql-block">  七“测”:本节课结束,陈老师要求学生回去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为本节课学习进行延伸,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  “水因激石而起涟漪,石因碰撞而起火花”。听课后,丁云进老师,徐先勇老师,罗广生老师根据所听所思,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元希婧老师和劳小明老师不仅指出优点,还分别就不足之处提出了好的建议和做法,陈老师也是虚心接受并认真记录、改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家无杂念,无私心,妙语如珠,知无不言,掌声、笑声为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出来的是课,研出来的是友谊,炼出来的是能力。在磨课研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集思广益的惊喜,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满满的收获背后更要有立即投入的激情。研课磨课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身体力行,演绎出更多的精彩。</p>

陈老师

学生

磨课

研课

老师

进行

活动

过程

变通途

陈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