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夏日初至,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广昌县“送课到校”2023年度第四次教研活动也在夏日的热情中“勃发”。 根据县委、县政府“强师提质”指示要求以及县教体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春季学期全县“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的通知》(广教体字〔2023〕24号)安排,为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温典才名师工作室在初中物理学科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解决薄弱学科教学难题,引领全县初中物理教学向实践课堂纵深发展,2023年5月18日,由广昌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办,广昌县赤水九年一贯制学校、广昌县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的广昌县名师“送课到校”2023年度第四次教研活动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刘梅才、局教研室主任刘小毛以及全县各校二十余名中学物理教师共同参加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基于学生经验生长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课堂观摩、名师讲座、教学研讨和领导讲话四环节。</p> 名师引领“五步探究”课堂 <p class="ql-block"> 温典才名师首先用男女同学“提沙桶”比赛引入课堂,男同学很费劲才提起沙桶,改变杆子的固定点后力气小的女同学却轻松的提起了沙桶,课堂气氛瞬间热烈,有效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观察跷跷板、剪刀、压水杆这些生活中的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工具有什么共性呢?</p> <p class="ql-block"> 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回答......温名师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定义,并对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三个简单要素进行说明。接下来,温老师通过“五步探究”教学:明确问题—尝试回答—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们思考:固定支点后,除了明显的阻力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动力的大小呢?根据分析“提沙桶”比赛,大家都猜想与距离有关。</p> <p class="ql-block"> 明确思路后,学生们利用温名师带来的自制教具“宽杠杆”分组实验探究“距离”对动力的影响。温名师利用实践性作业单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也可以测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共同合作完成实验.</p> <p class="ql-block"> 实践结束后,温名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教学生成进行实时展示,与学生共同对实验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影响动力的因素的“距离”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学生亲身实践突破了课堂难点“力臂”,学习体验十分深刻。</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学习完杠杆的五要素基础上,温名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五步探究”再循环实践:怎么样才能让杠杆平衡呢?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呢?</p> <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据分析及交流讨论后,温名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p>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温老师首尾呼应,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沙桶”的重力,学以致用,及时巩固。并布置了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趣味实践性作业“跳舞的蜡烛杠杆”,让学生在课后也进行实践巩固,整堂课贯彻生活、实践、探究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与会教师认真观摩。</p> 名师剖析实践课堂策略 <p class="ql-block"> 教学观摩后,温典才名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围绕“基于经验生长的物理实践课堂”这一主题进行讲座,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1.激活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p><p class="ql-block"> 2.引入动手实验,促进经验生长</p><p class="ql-block"> 3.聚集错误经验,实验破旧立新</p><p class="ql-block"> 4.利用实践作业,打造实践课堂</p> <p class="ql-block"> 温名师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物理化“学习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并且利用生活中的问题经验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实验入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丰富经验。</p> <p class="ql-block"> 温名师还结合学生具体的错误经验进行剖析,如:物体的浮沉:学生认为重的下沉,轻的上浮;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等等,教师要以学生的错误经验为焦点,学生带着原有前概念进行体验性实验,在反思性观察中产生思维冲突,进而构建新的概念,这样的学习体验是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温名师提出要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性作业,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实践的主阵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p> 集思广益促进教学生长 <p class="ql-block"> 讲座后,教研室刘小毛主任组织参会教师分四个小组围绕教研活动主题“基于学生经验生长的物理课堂教学”,从“五步循环”实践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p> <p class="ql-block"> 温典才名师首先简要讲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提“沙桶”比赛及应用生活中的工具引入杠杆概念→了解杠杆五要素、五步循环突破难点“力臂”→再循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算“沙桶”重力→小结及布置实践性作业。</p> <p class="ql-block"> 经过激烈的研讨之后,各组组长分别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第一组:温名师用大型自制杠杆提沙桶引入课堂效果极好,学生有学习欲望,但建议能再考虑一下后排同学的观看体验,是否能投屏展现;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实验的教学片段及时展示、及时分析是十分高效的,但依旧要加强字体的大小,可以再放大些进行分析。</p> <p class="ql-block"> 第二组:温老师的课堂利用自制教具“宽杠杆”探究精准突破了力臂的难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建构了清晰的概念;通过实践性作业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五步循环”,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组:积分评比下的小组合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更加热烈,学生学习体验更加深刻,但要注重学生分组的搭配,要利用好带差,生生互助才能覆盖全面。</p> <p class="ql-block"> 第四组:温名师的课具体展现了“五步探究”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了课堂的实践性,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最后的首尾呼应及实践性作业更是锦上添花。</p> 殷殷期望指明前行方向 <p class="ql-block"> 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刘梅才对参会老师们提出殷殷期望:</p><p class="ql-block"> 1.教师们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广昌教育事业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2.有幸参与活动,要全身心投入听课、评课,多交流,多反思才能有多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3.回校后要积极传播名师理念,开展校本教研,让名师理念落地、落实、见效!</p> <p class="ql-block"> 赤水九年一贯制学校邱广胜校长致辞:</p><p class="ql-block"> 对温典才名师工作室到校传经送宝表示欢迎及感谢,此次送课到校活动将带动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教师们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不断引领学科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成长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刘小毛主任用四句话进行活动总结。</p><p class="ql-block"> 1.眼中要有学生。首先需要从学生角度明确学习内容及想办法突破重难点,要注重学生能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有什么,因此要先设计好实践性作业单再反推教学设计,再设计课件。 </p><p class="ql-block"> 2.课中要有实践。实践的体验才能让学生清晰的建立概念,靠教师语言的赘述是永远比不上学生亲身体验的!</p><p class="ql-block"> 3.教中要有生活。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家们早已指明了教学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4.学中要有探索。“五步探究”不是为探究而探究,要充分让学生进行猜想、创造,发散他们的思维进行探索,去答一答、试一试等等,课堂的生成才会百花齐放!虽不会十全十美,但总有收获,总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县教体局领导和赤水九年一贯制学校领导为名师和承担本次公开课教学的老师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性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同从实践中获取进步,在磨炼中共同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