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琪,你是真正的强者

柴英

<p class="ql-block">杨晓琪,是贵州省开阳翔隆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名参加过边疆保卫战的军人。退伍后,他在身体重残的逆境中艰苦创业,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长期坚持向部队官兵、困难群体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战友,关爱烈士亲人,十多年持续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拥军优属等诸多善举。</p> <p class="ql-block">忠于祖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以身许国;不忘初心跟党走,不是一句台词,而是永恒的信仰支撑。当国家需要时,杨晓琪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安宁;脱下军装,他把青春和爱献给家乡;创业成功后,不忘部队官兵,不忘困难战友,不忘困难学子,不忘为国捐躯的英烈,十几年坚持祭拜。</p> <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杨晓琪出生在开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清贫的生活,让他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倔强而又不认输的性格。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当兵,18岁的他,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1984年,杨晓琪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参加了那场著名的收复老山的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往阵地上运送弹药,腿部受伤,他忍者剧痛把弹药送上阵地,造成三级甲等伤残。</p> <p class="ql-block">在战场上,他看到身边很多战友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土地,其中就有他的同窗好友,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他心里,成了他心中最深的痛。作为战争幸存者,他立志要做出点成绩,告慰牺牲的战友,实现他们未竟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特殊的照片,上战场之前,杨晓琪和所有的战友一样,做了为国献身的准备,假如有那一天,这张照片就是墓碑上的遗像。而有许多战友真的成为遗照。</p> <p class="ql-block">当敌人的炮弹即将落下的关头,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战友。他在战场上负伤不下火线,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负伤的杨晓琪住在战地医院</p> <p class="ql-block"> 杨晓琪自费20万,亲手为每座烈士墓都种上了绿植,茂密的绿叶佛甲草郁郁葱葱,把整个烈士陵园装扮的充满生机,仿佛战友们又穿上了绿军装列阵军中。</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墓床都没有种植植被,仅被红土所覆盖。每当雨季来临,在大雨的不断冲刷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所难免。杨晓琪在北京的一家绿化公司购买了佛甲草,和妻子来到麻栗坡县烈士陵园,亲手把一棵棵绿植栽到烈士墓前。这个项目他花费近20万元,种植绿叶佛甲草18万株。现在绿叶佛甲草长得越来越茂盛,郁郁葱葱,整个陵园一片绿色,仿佛是一座绿色军营,烈士们依然身穿绿军装列阵军中,前来祭奠的烈士亲人感到无比欣慰。</p> <p class="ql-block">每天一大早,杨晓琪进入陵园,顺着墓区走上几个来回,仿佛在问候战友,又好像在为烈士们巡逻。他腰里随时别着一把小铲子,随时为烈士墓铲土、松壤、种植花草。他要为每位英烈都穿上一件绿色的军装,也让他们的家园不再遭受烈日和雨水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39年前的4月28日,是将士们出征的日子。每一年的4月27日,杨晓琪都会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为长眠在这里的960位的英烈做同一件事——点亮蜡烛,照亮烈士“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27日,在杨晓琪和战友们参战36周年的前夜,云南文山县麻栗坡烈士陵园,960座墓碑前烛光摇曳。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用蜡烛摆成“2020、五星、4.28、三十六”图案,蜡烛点亮了整座英雄列阵的山头,庄严肃穆。杨晓琪和另一名参战老兵代表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p> <p class="ql-block">在烛光里,杨晓琪大声呼喊:“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战友不能来看你们了,我们代表战友、亲人来看望你们。今夜,蜡烛已经点燃了,照亮了你们回家的路,回家喽——</p> <p class="ql-block">陈波烈士是他同时入伍的好同学,好战友,他为国捐躯,杨晓琪每年都要为他点燃蜡烛🕯️。</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开阳县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杨晓琪出任了开阳县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非常愿意承担这个能为社会做奉献的岗位,他欣慰地成为一名不带薪而长期坚持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的“领导”。志愿服务队成立后,杨晓琪立即带领队员加入到开阳县的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中。</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志愿服务队正规化,有责任感,他自掏腰包,给35名志愿服务队队员统一购买了迷彩服,队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找到了又回军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杨晓琪经常看望烈士亲人。</p><p class="ql-block">多年的励精图治,创业打拼,企业不断发展,杨晓琪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完全靠部队的培养,靠党和国家好政策。“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回报于社会。”他回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资助贫困学生。一次他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参战老兵的儿子因贫困徘徊在大学门外,他毫不犹豫,资助孩子读完了大学。从此,他关注帮助贫困学生,二十年来未曾不间断,现在已经资助了10名孩子,有的是从中学开始,有的从大学开始,无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资助的,他都会坚持将他们供到大学毕业,让这些孩子都能够学有所成,改变命运,成为对国家的有用人才。</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队成立后,杨晓琪立即带领队员加入到开阳县的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们唯恐躲避不及,而杨晓琪主动请缨,带领服务队到开阳南站,社区疫情防控卡点参与值班值守,一守就是两个月。</p> <p class="ql-block">他还主动出资购买了520箱矿泉水,120箱方便面,50箱木炭,送到各卡点;他们主动参加铲冰除雪,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一道,到云开广场、三中、三小路口铲冰除雪,保障道路畅通,保障孩子们上学安全;</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杨晓琪再次登上了他魂牵梦萦的老山,专程到驻守老山主峰的某部连队,看望和慰问坚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杨晓琪看到连队干部战士的床上都是潮湿、冰冷的。由于老山主峰的海拔较高,且处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不仅常年多雨雾、温差非常大,而且湿度特别大。因为潮湿雾大,在山上晾晒衣服成了一件难事,就更别说床上的用品了,而现有的条件还不能为他们配备除湿设备。看到这个情况杨晓琪十分感慨,回想当年,他和战友们因为潮湿阴冷让他们苦不堪言,患上了皮肤病、烂裆等痛苦不堪的疾病。他看在眼里,感同身受,他下决心为戍边的战友们做点实事。杨晓琪在石家庄找到一家专门制作防潮毛毯的工厂,他联系厂家,并提出了特殊要求,为官兵们专门定做了100床防潮保暖羊毛毯。</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传承军魂”。杨晓琪对队员们说:“虽然我们离开了军营,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的优良品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开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计划出一本《铁血岁月——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故事辑录》纪实文学作品集,杨晓琪自告奋勇,放下自己的工作,全程陪三位老作家下乡采访,他天天开着自己的私车,自费加油,历时两个月,足迹遍及开阳县18个乡(镇)街道的村寨,贵州的山寨道路崎岖,他克服天热路远时间长等困难,一直坚持到采访工作结束。当他看到那些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战士,有的已过百岁,听他们讲述朝鲜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经历,心灵震撼。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满足老人家的心愿,他为每为老人定做了一身志愿军的军装,老人家穿在身上激动不已,情不自禁的举起弯曲的右手敬礼,那么神圣庄严。</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与102岁志愿军老兵李荣华老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参战英雄们成为生死的战友,他们一直一起为烈士和烈士亲人做很多公益。左二为一等功、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一等功臣王曙光</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杨晓琪退役不退志,永葆军人本色,为党旗增辉;虽然已近六旬,但军心犹在,他竭尽自己所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与杨晓琪在颁奖典礼上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