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幼大四班生成课程——“我的泥鳅朋友”

西幼

主题来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班级的自然角来了一条奇奇怪怪的“鱼”,于是孩子们纷纷猜了起来“这是蛇吗?”“不对,他有长长的尾巴”“像我们吃的长鱼”孩子们议论纷纷。从孩子们的议论中,我们发现了孩子们对于泥鳅的兴趣。于是我们与泥鳅的故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还想知道关于泥鳅的什么秘密呢?泥鳅吃什么呢?泥鳅会生宝宝吗?泥鳅住在哪里呢?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他们带着问题和疑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进行了调查。</p> 主题目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知道泥鳅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泥鳅的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学唱歌曲,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有初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究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练习幼儿钻的和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发展幼儿身体的灵敏性与协调性,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p> 主题网络图 认识泥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调查,对泥鳅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进一步深入,与孩子一起进一步的认识泥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鱼类中泥鳅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节活动之前,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并记录的方式进行了学习,孩子们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不断累积经验,深入探究泥鳅,知道了许多泥鳅相关的知识。</p> 小泥鳅找食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泥鳅会去哪里找食物呢?它会找到什么食物呢?跟着老师一起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精心地准备课件,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教师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内容的选择也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p> 泥鳅捏捏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泥鳅怎么黑乎乎的?”于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将泥鳅进行了大变身。跟着孩子的脚步,我们一块来“捏泥鳅”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搓一搓,像搓面条一样做泥鳅的身体,再把翅膀和胡子、眼睛捏上去,看看是不是很可爱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一拿到橡皮泥都可兴奋了,都开始自己的创作,搓,切,压玩得不亦乐乎,过程中小手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孩子们捏一捏,搓一搓,把泥鳅捏的活灵活现,每个孩子都完成了,还相互炫耀呢!最后我们还将孩子们的作品都摆放起来,请孩子都过来一块欣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同时,还会更加积极的去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孩子的发现和感官体验,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p> 泥鳅变变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玥: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泥鳅穿上新衣服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清:我们还可以跟泥鳅设计新衣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昕妤:对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悦瑞:我们快动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说干就干,马上就行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把自己观察到的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在活动的引题上,通过鼓励不够大胆的幼儿,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幼儿都会看到他们怎样画,然后进行模仿,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儿会进行模仿,但有更多的幼儿能动动自己的脑筋。</p> 儿歌:捉泥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牛的哥哥带着她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使幼儿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培养了幼儿得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p> 泥鳅怎么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一首《捉泥鳅》的儿歌开场,已经让孩子们迫不及待了,只见他们撸起袖子,寻找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用手,有的用纱网,有的用小碗,想尽一切办法捉住泥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试一试发现,原来可以用捞鱼网,或者用粗糙的东西包裹住泥鳅,泥鳅就不会跑来跑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p> 泥鳅钻钻钻和泥鳅冲冲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孩子们在观察泥鳅的过程中发现了,泥鳅总喜欢钻来钻去,有时候还在水底的沙子上爬来爬去,孩子们议论着,说时还不忘模仿一番,于是,我们与孩子一起讨论,生成了体育《泥鳅钻钻钻》和《泥鳅冲冲冲》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鳅冲冲冲,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泥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鳅钻钻钻!小泥鳅游得好快呀,我们也可以像泥鳅一样快乐地游!看我们的游姿多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及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非常的喜欢这个游戏,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乐的积极游戏。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身体操”一上来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朋友请出和自己一起游戏,拟人化的方法让孩子在游戏前活动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他们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来活动,就非常的投入和积极。</p> 课程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把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相结合,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学习、体验和交流。孩子们在观察和探讨中发现了泥鳅外形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光学到了感性知识,也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泥鳅的故事还有很多,等待小朋友们继续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编辑:燕 玲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张娟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签发:燕乃营</p>

泥鳅

孩子

幼儿

活动

探究

反思

教师

游戏

我们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