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与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一样,是南京旅游的标志性景点。<br> 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div> 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漫步大院之中,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画卷就此展开。 <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2013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 红柱灰瓦、方砖铺地的大堂建于太平天国荣光大殿原址,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大堂后有东、西厢房各一,其后由封闭的西式通体方格毛玻璃封闭穿堂与二堂相连。穿堂东面是一清代四合院,西面是大礼堂。 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建筑风格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居多。 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清朝(1853年)3月2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修建天王宫(今天王府)。 清朝(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江浙联军克复南京,遂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br>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至1937年11月,谭延闿、蒋介石、林森先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宋子文、蒋介石、陈铭枢(代理)、孙科、汪精卫先后任行政院长;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蒋介石、程潜先后任总参谋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28日,梁鸿志等人在南京成立日本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占总统府,南京解放。南京解放后,总统府一直作为机关办公场所。 总统府会客室是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时期,在举行正式仪式前,蒋介石、林森或李宗仁等在此短暂休息的地方,同时也兼作内宾接待室。 1946年国共谈判也曾在这里举行。1949年2月27日,“代总统”李宗仁曾在此会见由北平归来的“上海和平代表团”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等一行。 南京总统府是一处集历史遗存、中西建筑、江南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有很大的观赏性。 中国近代史的一幕幕变幻的风云不时在眼前闪过,使人感慨万分。不由得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中轴线的最北端,就是大名鼎鼎的子超楼,也是总统府内最重要的建筑。1935年12月建成。这是当时少见的高楼,中间高些,有六层;两边稍低,为五层,左右对称,钢筋混凝土结构。 总统府办公室 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是蒋介石办公之地,我们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其戎装照。 总统府会议室。 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第一层,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国民政府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