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以一个荔枝使小官的角度展开,于赓哲在序言中写到:这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以一个房奴为形象的李善德而展开,放眼望去,如今社会又岂缺乏,用一个历史故事形象生动且感染力极强的带动读者,从职场、情场等方面讲述。</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李善德告假购房为铺垫,刚好上林署收到朝廷发来的公文,甄选“荔枝使”;刚好众同僚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刚好以往的“某某使”都是抢破头;又刚好李善德背上房奴还贷;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才有了那一餐“鸿门宴”,致使憨憨李善德被人算计还以为是份肥差,直到酒醒从文牒中掉出小纸片,才知被人拽下坑。绝望之际,李善德的朋友韩洄与杜甫给出了不同的方案,最终李善德接受了杜甫的提议,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前往岭南,初碰壁,遇到贵人胡商苏谅和峒女阿僮,设置四条线路做测试,得胡商苏谅资金赞助,得峒女阿僮运送荔枝保鲜法,虽然明知不可为,但李善德觉得就算失败,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也正是这股劲,让他坚持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四条测试线路全部失败,李善德访经略使,带回林邑奴,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稍作改良,择优第二三条线路,进行第二次测试,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偶遇“大虫”,遭追兵追杀,幸得林邑奴舍身相救,第三次测试显示“分枝植瓮法”和“盐洗隔水法”结合把保鲜提升到11天,李善德奋笔疾书连夜写方案,像着了魔,灵感源源不断,毛笔勾画不断,进一步改进方案,携良方却投递无门,进入死循环“踢球”局面,遇宫市副使鱼朝恩,被骗运输路线,幸得“冯元一”邀请前去招福寺,见到卫国公杨国忠。</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为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为了成功运送荔枝,献功杨国忠,成功拿到银牌,体会到权势的力量之大,规则、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与众朋友决裂,良心蒙尘。</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成功运送荔枝,然而内心并非喜悦,从一路走来,看到的无非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公,最终没能冲破道德底线,顶撞杨国忠,原本可能仕途一片光明,最终却被流放。</p> <p class="ql-block">从拿起书本第一遍细读,再到第二遍粗略过一遍,总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一开始认为李善德是一个胆小 ,木讷,老实本分的人,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他利用他的一技之长并坚持自己所认定的事,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之下也能适当的随机应变,并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从而最后落得一个流放的结果。</p><p class="ql-block">韩洄和杜甫作为好友,总是能给与支持和建议,让他在走投无路之时也不那么束手无策。</p><p class="ql-block">胡商苏谅作为一个商人,自然是利益至上,一开始接近李善德只是因为他手上的通关符,后来一次次的接触,发现李善德人品不错,渐渐成为朋友,再到后来李善德无可奈何的,没有信守承诺而决裂。</p><p class="ql-block">峒女阿僮一个典型被欺压的果农,从未被人尊重过,直到李善德这个“城人”的出现,会跟他们一起庆祝,一起喝酒,这才体会到做人的平等性。</p><p class="ql-block">杨国忠典型的权利代表人士,从古至今权利这个东西就是这么的神奇,总是能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p><p class="ql-block">文中有一个伏笔人物“冯元一”,他一个简单的传话,一个简单的一指,就轻松把运送荔枝的部分功劳归结到自己身上,似乎李善德一开始就是他指定的人,这个人自然不简单,他就是陪伴在皇上身边的高力士。</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反应了相对应的社会现象,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读还是再次读,总会有新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