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促成长 各展微课共提升

南海街小学 潘甜甜

<p class="ql-block">  蛙声蝉鸣,草长莺飞,云卷云舒,万物进入生长的旺季,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打造高效课堂,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23年5月18日,许昌市南海街小学老师来到许昌市许州路小学参加“东城区数学微型课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首个环节是获得市“教坛新秀”的四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展示。</p>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展示的是来自许昌市紫云路小学的王孟凡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王老师的课堂亲切,大方,富有感染力,整堂课从数方块入手领着孩子们计算图形的面积,逐渐增加难度并引发思考,通过孩子们发散思维主动寻找更简洁的计算面积的方法,最后再小组合作归纳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展示的是来自许昌市兴业路小学的李术新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李老师在课程伊始就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气预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尝试用学过的图表形式表示,用已知解决未知,紧接着通过对比优化象形统计图很自然地画出条形统计图,最后顺势通过一道关于天气的练习题强化知识,让孩子们在天气预报中学习,在天气预报中结束,真正做到了首尾呼应,在生活中学数学!</p> <p class="ql-block">  第三位展示的是来自许昌市新东街小学的于方方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克与千克》这一课。于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以游戏引入并提出问题。超市里的一些生活用品都有的标识:净含量。紧接着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们积极思考并回答:克和千克。于老师又追问:克有多重?千克有多重?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你能通过分类总结吗?像这样连续追问,并提示解决的方法,在分类中帮孩子理解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最后通过让孩子们亲自感受1g和1㎏是多少,加深孩子对本节课的认识,用体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第四位展示的是来自许昌市新东街小学的董晗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一课。董老师从实际问题入手,用解决问题唤起孩子们的旧知,建立起思维的脚手架,紧接着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解决新问题,并在练习题中安排了说理的环节,通过说理不断强化本节的知识方法,让孩子在说理中增强提升。</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环节是由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贾亦嫄老师和高利芳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两个老师共展示了《认识时间》、《认识周长》和《笔算除法》三节课,两位老师各展所长,用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落实了课程目标,展示出她们良好的专业素养使本次活动到达了高潮,每一位老师都聚精会神,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研室的孙主任指出,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课中,一定要依托课标、课本,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落实好核心素养,把每一节都上成示范课和优质课,不断提升教师基本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p>

老师

孩子

许昌市

展示

课堂

这一课

统计图

小学

千克

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