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美秀小学语文培训反思与收获(三)

SL²

<p class="ql-block">三年级语文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敏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引领促成长,反思促教学</b></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许老师的指导都是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也是难得的学习经历,通过今天的观摩课堂教学,在对比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与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语文老师是幸运的,能有机会在自己学校享受到第二次关于语文的饕餮盛宴。</p><p class="ql-block"> 一、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许老师讲到了语文老师就是让学生学会,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是在基础知识方面要狠抓字词不放松,每天进行词语的听写,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及时复习。通过许老师到讲解,我也清楚的明白了6个作业设单如何进行合理的设计,只要设计好作业单,就可以在上课时有的放矢,也可以作为学生练习的一个重要抓手。预习单上的生字要求会认识,词语会写,能理解词语,学习单生字组词,词语会写,复习单上要复习字词,所有的生字都不能少,今后全部都要训练到位。关于学生读书,课堂上重视默读的要求,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圈画,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的读书,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二、本次教研活动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希望许老师重点指导我们如何上好精读课文第二课时的课文。</p><p class="ql-block"> 三、本次教研活动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1.许老师告诉我们主板书的书写是从课文中提炼的字词或者句子,但是有的课文的板书并不能从课文中直接找到,比如《花钟》这一课的板书,该从何处下手?</p><p class="ql-block"> 2.对于每次的测试,卷面上越来越倾向于素质能力的考察,对于基础知识之外的练习,该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许老师到引领下,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还原语文课堂。还原语文课堂,就是要摒弃语文课堂中不必要的表演、拓展等形式化的东西,让看似热闹的语文课返璞归真,写好字,读好书,运用好语言文字,实现语文的独当之任。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深思,我们只有多学习,多总结,不断分析和改进,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跟上教育创新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岳梦莹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止于思,不惑于行</b></p><p class="ql-block"> 教而思,然后知不足。今天再次聆听了许睿老师的评课,我除了知道了自己课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如何解决外,还对“教会学生学会、教会学生会学”这种真正的语文课堂有了更深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今天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1.在教学设计的目标制定方面:首先是要将学习目标更改为教学目标,精读课的两课时教学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制定三条。第一条是基础目标,第二条是重点目标,第三条是难点目标,可按照课后题进行目标的融合。虽然两节课目标制定一样,但是侧重点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2.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上:应严格按照许睿老师发的《秋天的雨》模板,将所有内容写在一张正反两面的纸上。教材分析主要是写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环节方面,有任何教学过程都要写上,但也要抓住重点,写出来老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啰里啰嗦。每一个小活动的时间安排要标注清楚,每一个活动是为了实现目标几,也要列出来。对于我上的这节课《花钟》来说,这两个小点被我忽略了,这是需要更加注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3.在三项作业单中:每份都应该设计班级姓名,在词语的预习中可以让学生口头用这些词语给家长造句,所谓“字在词中用,词在句中用”。在课文朗读方面可以出示要求:至少读三遍,不要超过六遍。学习单中,每一个二类字都要设计前后组词法,不能少字、漏字,如果课堂上写不完,可以留在课下写。二类字的组词、一类字的书空、课后生字表中的词语缺一不可,都要涉及到。</p><p class="ql-block"> 4.在课堂教学方面:三年级课题不再让学生书空;讲完要求后再进行学习活动,不能学生写字时老师再拐回来强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跟学生对话,而不是简单得重复;老师一定要注重写字基本功,弄清楚每个字的结构、主笔、横竖中线的占位等;词语教学必不可少,可让学生练习造句;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的意义不大,只有在指名读、学生齐背、教师范读时才出声读;不能一边读,一边演,意义不大;师范读时,要范读整篇或者整段,不能从中间选取读,破坏学生整体的认知;教师的话要少,课堂主要交给学生分享与感受……在当展示课呈现时,至少要磨课3遍才行。</p><p class="ql-block"> 二、建议</p><p class="ql-block"> 1.就我个人来说,在备课《花钟》时,确实认真看了许睿老师发给我们的《秋天的雨》一课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作业单和PPT,但是在实际运用时,还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如第一课时的课文内容指导到何种程度?如何高效进行生字教学?教学后怎么合理评价?这些我还是不清楚。希望能认真观摩、研究一下《秋天的雨》教师上课的视频,看一看符合许睿老师要求的好课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 2.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跟张玉老师的这节课也是经过了组内的探讨、交流,请教了骨干教师的想法,我们两个又改了两三遍才形成的,那是否还有其他备课、磨课的好方法呢?在下次讲课时,能否提前一周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给许睿老师,许老师先做指导,我们再修改,是否更有利于课堂的呈现?更能达到许老师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三、困惑</p><p class="ql-block"> 1.每一课都按照预习单、学习单和复习单来设计,那设计后如何评判教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效?参看教研室出的一套《基础作业》和平时的考试内容,考试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只让学生练习这三种作业单,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2.板书设计中,许老师要求只从文中找字、词、句,如何把握哪些是需要写到黑板上的呢?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这样的内容老师可以提炼出来当板书吗?</p><p class="ql-block"> 最后,感谢许睿老师的细致点评,我对于《花钟》的教学流程、作业单的设计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和教学水平,早日将许睿老师给我们的要求运用到每节课堂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徐亚敏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为帮助一线教师厘清问题、破解难题,在程校长的极力支持下,许睿老师再次来到美秀小学,为所有的语文指点迷津,许睿老师结合中段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以下是我此次学习的收获与困惑。</p><p class="ql-block"> 一、收获</p><p class="ql-block"> 1.再次弄清楚了每个课时的三个目标分别是基础知识目标,重点目标,难点目标。基础目标包括会认的字,会写的字,会写的词语;重点目标是文本的意思,文化内涵;难点目标是方法的使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p><p class="ql-block"> 2.明确了每个课时的预习单,学习单,复习单要根据三个目标来进行设计,第一课时重点在字、词语的认读,会写和理解。第二课时要先进行检测第一课时字、词的掌握情况,再结合目标完成相应的方法的掌握与运用。</p><p class="ql-block"> 3.明确了评价的要点,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语,而是对学生问题回答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4.课堂活动中,要讲清楚活动要求再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不再提其他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要求,专心思考。</p><p class="ql-block"> 二、建议</p><p class="ql-block"> 能不能就精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学习单,这样一整套的内容,让老师们更加清楚,到底如何进行精读课文两个课时的活动安排及学习单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三、困惑</p><p class="ql-block"> 1.关于生字的书写占位,主笔具体是哪个笔画,评价的时候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自主进行星级评价?同桌互相评价?还是自评与集体评议相结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2.关于课堂上不能做的事情,我有些疑问:边做动作边读,边表演边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是不是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改变朗读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3.根据期末测评的内容,就书上的基础知识而言,考试的占比较少,有的内容在课堂上没有涉及,学生就不会,像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应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取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郭茜博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许睿老师针对中段语文教学的指导,收获颇多,具体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设计的书写</p><p class="ql-block"> 首先,教学设计不写废话。所有的教学环节要连贯、有整体性,但不要把细枝末节也写上去,重点写出本环节要做的事。教学环节要和教学目标相对应,所有环节都要围绕达成某个目标进行,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其次,教材分析时,要提炼出重难点,学情分析需要写出多少学生达不到。最后,板书设计要和教学设计上的一致,主副板书有明确的区分。</p><p class="ql-block"> 二、课前预习要做到位</p><p class="ql-block"> 充分利用预习单,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明确预习方向。这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预习时的朗读,许老师很明确的提出了每次阅读的任务:第一遍读划出会认字,第二遍读划出会写字,第三遍读划出课后词语,第四遍读思考课后题。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有事可干,而不是简单的给生字组词。</p><p class="ql-block"> 三、课堂教学不做无用功</p><p class="ql-block"> 第1课时重点在基础点的掌握上,解决字的认、写和词语的书写、理解以及课文的朗读。教学第2课时的时候,要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测试字词、组词,要把所有生字写一写,这里只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即可,写不完课下完成。设计学习单时,将课后题变成学习单上的题目。重视默读,在课堂上不能进行全班的自由朗读,只有自读课文,这里的自读指默读。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要把自学要求讲清楚,再让学生开始学习,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时,不得打扰。这是在我的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今天的培训,我要有意识的加以改正。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与学生对话,给出相应的评价语,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语言。教学课文时,教师要范读,在范读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最后,许老师严肃的告诉我们,不可以边读边演,这也是我存在的问题,有时考虑到想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或理解某个词句的含义,我会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听了许老师的建议,我恍然大悟,仔细想想,我们在读书时也不会边读边表演。</p><p class="ql-block"> 四、我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学生完成预习单、学习单和复习单后,还需不需要练习额外的题目;语文考试中,阅读占比较大,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焦中段语文的培训,让我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着手进行调整。本次培训我感到醍醐灌顶,收获颇丰,接下来我要把本次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p>

学生

老师

教学

课时

课文

预习

语文

学习

词语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