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精准发挥“县级优质课评选”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联盟校际间教研交流,以大赛为载体,以同课异构形式,深化教研主题,进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一目标,5月18日,陇西县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六校联盟”中年组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实验小学片区)在陇西县实验小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讲课,说课,两笔字、教案、作业评比。</p> 讲课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讲授内容是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中的《拔萝卜》一课。授课教师紧扣课标,紧紧围绕“三会”总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策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方法,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并强调算理和注意事项,通过对比观察,优化算法。</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讲授内容是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一节课《奥运开幕》,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量感”这一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拨一拨、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分”这一时间单位。几位教师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这一特定主题,让学生感受这一令人震撼和铭记的特殊时刻,继而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到数学要素,并初步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进一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具(钟表)的演示,让学生感知分的意义,明确分针走过一小格表示1分钟,走过一大格表示经过5分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刚好经过一大格,康建莉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充分感知分针和时针的联动关系,拨动分针,观察时针的变化,继而突破本课难点,理解1时=60分。</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授课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在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的面积,在推导常见图形的面积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几位授课教师课堂引入巧妙,环节设计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摆一摆、列式算一算,最后提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梯度明显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将所学方法落到实处,体现数学运用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解方程(二)》这一课是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五课,几位老师准确把握学情,以学生已有基本活动经验为基础,复习导入,快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经历知识迁移,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举例论证,最终从一般到普遍,总结等式的性质。通过练习设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一环节,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p> <p class="ql-block"> 《相遇问题》是数学中比较经典的问题,五年级组授课教师通过充分研读教材,结合课标准确定位课堂,通过学生的演示理解相遇,根据已有经验估测结果,在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上基础上推理速度和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p> 说课 <p class="ql-block"> 这一环节,每位授课教师结合早上授课内容,从课标解读,教材理解,学情分析,环节设计,课堂落实,反思感悟等方面展开,一字一句映衬出教师跳跃的思维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p> 教案、作业、“两笔字”评比 <p class="ql-block"> 评委老师仔细对比各位参赛教师的教案、学生特色作业、钢笔字,客观公正予以打分评比。</p> 成绩反馈 <p class="ql-block"> 经过以上环节的综合评比,评委们汇总成绩,召开总结会,确定获奖教师名单。</p> <p class="ql-block">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为各位积极奋斗的中年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展现了教师个人风采,但同时希望各位教师能以此活动为契机,深入研读课标,挖掘教材,在“教什么”上下功夫,依托教材但不依赖教材,在“怎么教”上集思广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如何通过类似这样的同课异构活动、学校组织的培训、自己收集观看大家实录等多种途径提升自己,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李敏 张洁 赵奇明</p><p class="ql-block">编辑:赵奇明</p><p class="ql-block">审核:李建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