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珠串链篇之中国三次援朝战争

十安坊

<h1 style="text-align: right;"> <i><font color="#ff8a00">--明万历年间抵抗日本侵略朝鲜</font></i></h1> <h1><b><i><font color="#b06fbb">中 朝 渊 源</font></i></b></h1> 朝鲜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西北部通过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连;海域中三面环海,西部、南部邻黄海、东部邻日本海域。整个朝鲜半岛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湖南省的面积;其中朝鲜国土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福建省的面积。早在3000余年前的殷商时期,我国的史书中就有对朝鲜的记载;朝鲜半岛最早的文明政权——“箕子朝鲜”,是西周武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汉武帝剿灭拒绝归附汉朝的“卫满朝鲜”后,将其故地包括现在的平壤、首尔等地设立辽东四郡,这是朝鲜半岛大部第一次归入中国版图;后虽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反复,但到明朝初年,高丽王朝将军李成桂推翻高丽政权,归附明朝。朱元璋将古朝鲜之名赐给了李成桂,李成桂建国号为朝鲜,是为李氏朝鲜,此后朝鲜一直为明代属国,延续至清朝末年。朝鲜从西周至清朝,断断续续有一千余年时间为中国藩属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得中朝两国成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睦邻友好之邦。 <h1><i><font color="#b06fbb"><b>改变历史的人物出现了</b></font></i></h1> 十六世纪的日本,诞生了一位以武力统一日本、推动日本社会由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的大佬级人物——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出身卑微,从一名低等级的浪人开始,凭借个人努力,成为了留名青史的猛人。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后,小小的日本三岛(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比云南小点)已经容纳不下丰臣秀吉不断膨胀的野心,他将目光瞄向了位于日本西侧、直线距离不足百里、国土面积接近日本三岛一半的朝鲜。<br><br> <h1><i><font color="#b06fbb"><b>丧失判断能力的朝鲜和快速得手的日本</b></font></i></h1> 朝鲜得到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后,对这样一个文化如此落后的蕞尔小国,能否有胆量欺负朝鲜这样一个有着大明哥哥罩着的邻居,心存疑问。大明哥哥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和日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欺负小弟那不就是打大哥的脸吗?但朝鲜还是派出使团到日本打探消息,使团回国后,正副团长呈报了两份结论截然相反的报告。浑浑噩噩的朝鲜高层不愿受到攻击,所以大部分人抱着鸵鸟心态,宁愿采信不会爆发战争的判断。<br> 1592年,丰臣秀吉亲率十五万海陆大军,横渡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用了三个月时间,攻陷了朝鲜全部省道(共计八个),只剩下位于鸭绿江南岸的义州孤城。朝鲜国王李昭在义州城向明朝告急,并请求举族内迁。 <h1><i><font color="#b06fbb"><b>外强中干的大哥</b></font></i></h1> 当时的明朝,CEO是万历皇帝。细数明朝的诸位皇帝,好像好几位都和老祖宗朱元璋有着血海深仇,都摆出一副不把老祖宗攒的家业败光誓不罢休的样子,万历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个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但也是一个占着茅坑最不使劲的皇帝,创下了最长时间不上朝记录(连续28年),期间还发生了许多大臣没见过皇帝,皇帝甚至都不认识首辅大臣的闹剧。日本侵略朝鲜时,明朝军队正在西北边疆平定宁夏博拜兵变,一时无法调遣,只能先派精通日语的沈惟敬,以使节的身份到日本占领区——平壤,了解情况。<br>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表示:日本无意和明朝为敌,愿以大同江为界,共同瓜分朝鲜。如果明朝同意,日本立即撤退到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位于朝鲜西北部,距离南边的38线还还有好远的距离,可见日本人的胃口一直不小。<br> 这一提议被明朝拒绝,认为必须维持朝鲜国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同年九月,明朝军队在平息博拜兵变后,由大将李如松率部入朝作战。明朝军队捷报频传,顺利向南推进近500余公里,收复平壤、开城等城市。在进攻王京(原汉城)时,明朝军队轻敌冒进,遭伏击。李如松头部受伤,部队损失惨重,锐气全消,此时双方军队都已无力发动新的战斗。日本军队驻防王京(原汉城),担心补给线被切断,遂退守最初的登陆地点——釜山,丰臣秀吉返回日本,留下小西行长率部在此等候命令。 <h1><i><font color="#b06fbb"><b>日本展开二次攻势</b></font></i></h1> 仗打到这个份上,剩下的事儿就只能靠谈判来解决了。艰苦的谈判由沈惟敬负责,最后取得了以下几点谈判成果:明朝允许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允许日本贸易,日本则退出釜山。1596年,明朝派遣使团到丰臣秀吉所在地——大阪,举行册封典礼,朝鲜也派团陪同观礼。<br> 其实,这就是丰臣秀吉为了腾出重新集结部队的时间而玩的诡计。在日本天皇存在的国体下,不可能有人去冒险接受国王的封号。明和朝鲜的使团到达大阪后,日本方面就开始对使团的的级别、礼物、册封的日程等各个方面,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以此为借口在釜山发动了第二次攻势。<br> 丰臣秀吉的背信弃义,激怒了万历皇帝。勃然震怒的万历,将兵部尚书石星和谈判大使沈惟敬处死以泄愤怒。后派杨镐、邢玠应对第二次釜山攻势。杨镐就是花钱买官的典型人物,明朝许多败仗都有他的影子。他所率之部被击溃,死伤惨重,杨镐只身逃脱,所幸邢玠部抵挡住了日军攻势,并利用海军袭击日本的海上补给线,这才扭转了战局,双方又一次形成胶着状态。<br>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临死前命釜山日军撤退。其实,即使他不死,日军也会因为补给线不稳定而撤退,只是这样的撤退更加有面子而已。日军撤退后,明朝援军也随即班师回朝。 <h1><i><b><font color="#b06fbb">来之不易的胜利换来了近300年的太平</font></b></i></h1> 朝鲜全面光复后,明朝政府命朝鲜国王李昭还都王京(原汉城)。如果换成某些大国,可能会趁此良机,吞并朝鲜。所以那个时候还都的李昭一定有中了大奖的感觉。<br> 是役,明朝死伤约3.5万人,朝鲜死伤军民约130万,日本死伤约5万人,不知有多少亲人离散,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br>从1592年至1598年,历时七年时间,明朝将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明朝政府用最无私的援助,结束了第一次抗日援朝。此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日本再没有打朝鲜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