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之六) <p class="ql-block"> 韩信身为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身低微,靠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而中国成语千千万,跟韩信有关的成语多达34个,这样又可以说韩信是中国成语第一人。正因他如此丰富精彩的人生,才使他成为了最有故事的历史人物,这里按时间顺序整理了与之相关的34个成语,基本能浓缩其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韩信年幼能忍【胯下之辱】,受辱之后韩信加入了反秦义军,投靠了项梁,项梁意外死后接着跟随项羽,给他出了不少主意,可惜不为所用。韩信便转投了汉中的刘邦,先是被任命管理粮仓,他对库存粮食采取【推陈出新】,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仍未被刘邦重用。韩信不甘久居后勤保障,又想跑路,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韩信乃【国士无双】,必须重用。刘邦本乃赌徒,豁出去信了萧何,把这从未统过大军的小吏韩信拜为大将军,成为汉军最高统帅。</p> <p class="ql-block">韩信开始练兵,并跟刘邦聊天下之势,说项羽是【匹夫之勇】,却又有【妇人之仁】,要刘邦【传檄而定】,意思是只要你刘邦敢出兵,很多诸侯自然会臣服追随。刘邦终于决定出川与项羽一争高下,韩信秣马厉兵后率军出征,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没费多大劲很快夺取关中,楚汉争霸正式拉开序幕。韩信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刘邦对他并不放心,亲自统军跟项羽在彭城决战却遭惨败。张良进言,跟项羽硬杠,应放手让韩信【独当一面】,开辟第二战场。韩信遂领兵经略黄河以北,开始他人生辉煌的三大战役。先是一个【声东击西】拿下魏国,接着【背水一战】,将汉军在黄河边【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拔旗易帜】灭掉了赵国。韩信的背水一战与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一个套路。灭赵后,俘获名士李左车,李对韩献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建议韩信拥兵自重,不要再为刘邦攻取燕国齐国,应坐山观虎斗,韩信采纳了其言。刘邦发现韩信按兵不动,慌忙亲自前往逼其攻打齐国,两人矛盾开始显露。项羽派名士蒯通联络韩信,蒯自称与之【肝胆相照】,说虽然韩信和刘邦有【金石之交】,但现在【功高震主】,有【不赏之功】【略不世出】,日后恐难善终,劝其投靠项羽或自立为王。但韩信还是感念刘邦【解衣推食】之恩,不愿【乡利倍义】。但韩信接着却出了一个巨大昏招,既然拒绝叛汉,却在刘邦已经派人劝降齐国之后,为了谋求私利仍然故意偷袭齐国,并自封齐王。此举害死了同僚郦食其,为一己之利牺牲了无数将士性命,此乃韩信一生最大败笔,刘邦对此也是心存大怨。刘邦虽对韩信不满,但他知人善用,仍将灭楚总指挥权交于韩信。最终在韩信全盘谋划下,【十面埋伏】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为刘邦夺取了天下。</p> <p class="ql-block">天下一统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留下了【勋冠三杰】一说。韩信衣锦还乡,回淮阴对当年蹭饭的阿婆施以【一饭千金】谁曾记【一竿之微】?</p> <p class="ql-block">刘邦对韩信还是各种不放心,但又不敢轻易动手,陈平献上一计【伪游云梦】,轻松拿下了韩信押至长安,贬其为“淮阴侯”。韩信【居常鞅鞅】,称自己领兵【多多益善】,常叹【鸟尽弓藏】。最终萧何和吕后骗其进入未央宫,一代名将身首异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死于未央宫的悬钟之室,遂有【钟室之祸】一说。韩信辉煌短暂的一生,军事上从无败绩(当然他从未独自跟项羽硬刚过),后人对其评价【战无不胜】【兵仙神帅】【气吞山河】,不过民间也有个他的一个污点传说【问路斩樵】。最后司马迁《史记》上一句【伐功矜能】算是对其盖棺定论之言,意思是自持能力强,居功自大,飘飘然恃才傲物。不过这也是人之本性,古往今来,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出处有关韩信的成语,形成一个个故事,被世人口口相传,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