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谢了的“跃进之花”

Qi梦

<p class="ql-block">  时间飞快,转眼我已经退休24个年头了。24年来,总有一种深深的情结,让我心心念念,难以忘却,难以忘却这个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国营三八饭店。尤其近日流览网络上关于三八饭店的历史回顾,我的这种情怀和对往事的记忆及对同事们的思念,更加的深切和浓烈了。</p><p class="ql-block"> 1977年中专毕业,在“不当干部当工人,奔赴生产第一线”的思想推动下,作为单位第三梯队的干部储备力量,我荣幸地被分配到令无数人羡慕的哈尔滨三八饭店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三八饭店属市级先进单位,的确名副其实。饭店不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队伍建设上,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饭店的领导水平、人员素质、业务能力、甚至店面装修、厨房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诸方面,都超越了行业标准。因为三八饭店的每一位职工,都牢记着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饭店时所留下的 “服务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很光荣的,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的谆谆教导,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着。大家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不计较个人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与匹配,人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着,为此,这朵服务战线上久负盛名的“跃进之花”深深扎进了我的心底,我更融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三八饭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老道外南三道街64号,是一家叫新记独一处的小饭店,经营着熘炒菜,规模很小,只有60平方米,5个小单间、8张方桌,可买卖一直不错。1945年新记独一处,改名为德发园饭店,一往无前地经营着。1956年德发园饭店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加入了公私合营的队伍。1958年8月1日,在德发园饭店基础上,经过道外区商业局策划,成立了十名女职工经营的国营三八饭店。</p><p class="ql-block"> 最初大胆走出家门参加工作的“十姐妹”办起的实际就是小食铺,大家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会就学,勤奋工作,成绩不断突显出来,并且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力帮助,不断地发展起来。记得与三八饭店第一代元老刘纯珍同志了解饭店历史时,她告诉我,最初是她们八姐妹在党提出解放妇女劳动力伟大号召影响下,决定不再围着家中锅台转,共同走向社会,在另外两名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女同志带领下,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全部是女同志经营的小吃部。</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五十年代末,在三八饭店和老鼎丰两店之间,也就是在靖宇三道街拐角处,曾经有一个花卉亭子,门面不大,四周全部玻璃,孩提时的我,每次经过那里都要向里面张望几眼,里面的花非常漂亮。不知何时花卉没有了,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第一代饭店元老刘纯珍,她讲当时道外区决定拆除花卉时,区商业局首先征求了三八饭店的意见,饭店领导研究决定不需要这几米地方时,商业局就把这处地方划拨给了老鼎丰。</p><p class="ql-block"> 在道外商业局的全力支持和领导下,三八饭店经营水平不断的提升,营业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到1959年底,饭店职工增加到了58名(党员12名、团员17名),经营品种多达120多种,营业面积也达360平方米。国营三八饭店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那时因为率先使用了 “哈尔滨研制的第一台饺子机”的三八饭店,已经闻名全国了,饭店安装的万能灶、和面机、升降机、切菜切肉机、刷碗机、空中滑行送菜机、更有顾客进出的自动门,使得三八饭店美名远扬。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运用,成为三八饭店的“亮点”,甚至三八饭店的名气已经誉满全球。哈尔滨市服务公司和黑龙江评剧团,还根据三八饭店机械化自动化的改革创新,创作了评剧《跃进之花》在社会公开上演,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饭店还派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p><p class="ql-block"> 从此,三八饭店名声更是大振,先后有李先念、康克清、邓颖超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前来饭店视察工作,同时饭店还接待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参观团的来访,三八饭店成了饮食行业的一面旗帜。只可惜,参观团赠送的大量礼物在特殊时期都被丢失和毁坏,以至于我都没有见到过那些珍贵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到饭店时政治学习抓的很紧,每天大家提前上班,上岗前进行一小时的政治学习。因我算文化程度高的,书记常常布置任务,由我来为大家读报纸和学习材料。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尽管很多人没有文化,都能认真倾听,热烈讨论。下班后大家更是不辞劳苦、彻彻底底地打扫环境卫生,真正做到了木见白茬铁见光,门窗四壁更是一尘不染。那时三八饭店的职工向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家跪在地上刷楼梯、登着梯子抠死角的一幕和“星期六义务劳动”雷打不动的感人场面,我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计划经济的结束,三八饭店也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地改变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三八饭店一度改变了经营模式和经营项目,可改来改去的三八饭店经营越来越萧条。开不出工资,人员思想难以统一,饭店出现了严重的恶性循环,经营严重的亏损。原来的汪市长曾经两次利用晚间来饭店了解情况,他想利用延长营业时间和在网络大力宣传周总理曾经视察过的饭店,来提升三八饭店的知名度。可惜老道外的消费水平不行,饭店周围又没有停车场等客观因素和经济环境的制约,饭店经过多次努力,仍难起死回生。2006年10月,国营三八饭店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从1958年正式命名国营“三八饭店”算起,拥有近半个世纪经营历史的国营三八饭店,结束了她48年的历史使命。2007年7月29日是拆除三八饭店的日子,多位老同志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站在靖宇街上,目送着曾经出席过全国“群英会”的、经常荣获省、市先进集体的、获得了诚信企业的、卫生先进的、物价信得过的等等无比辉煌的道外老字号。铲车下已经拥有152名职工,营业面积已经达到了1657.84平方米的国营三八饭店的三层小楼,瞬间化为了灰烬,同志们留下了不舍与痛苦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三八饭店没有了,曾经的“跃进之花”彻底凋谢了,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员工们,也在不断的自然减员,可三八饭店曾经的辉煌和同事们一起奋斗的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永远怀念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国营三八饭店。</p> <p class="ql-block">传菜机上菜真方便</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三八饭店就用硬气消毒餐具,而且一直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机器包饺子,为现在的速冻饺子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国营三八饭店曾经培养造就出了一批饮食行业的妇女技术人才,她们之中有哈尔滨市解放后第一位女厨师班翠霞、特一级烹调师刘凤兰、一级烹调师孔淑琴、一级服务师李颖等,而且她们在全市饭店业中都有很高的声誉。这也为三八饭店成为全国饮食行业的标杆单位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视察时,为总理上灶的是厨师王子英,经理于秀莲陪同。</p> <p class="ql-block">刚进三八饭店时,党支部书记送给我的三八饭店成长记录,鼓励我努力工作,争取大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那时团支部的活动很多,青年人很上进。</p> <p class="ql-block">三八饭店效益好时,年年组织职工春游。大家干起活来生龙活虎,玩儿起来时活泼可爱。</p> <p class="ql-block">新春联欢会上,返城的老知青们献上一首心中的歌,表达对工作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志上,饮食服务业中介绍的国营三八饭店。</p> <p class="ql-block">  三八饭店一楼一直经营大众便餐,起初由于物美价廉,质量上乘,整日门庭若市,不仅大大满足了周围企业单位和百姓生活的需求,还为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主食,如汤圆、粽子、馒头、烧饼、油条等等,常常卖断了货,顾客仍然排队等候。</p><p class="ql-block"> 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改变,大众便餐不在受欢迎。为了适应形势发展,1988年6月一楼便餐部改成了冷饮厅,销售冷饮、果汁、咖啡和面包、点心等。由于三八饭店的冷饮完全采用纯奶粉和鲜鸡蛋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口味非常纯正,并且整个生产环境都认真消毒,冷饮产品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九十年的经营代着实红火了很长时间,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冷饮生产加班加点都供不应求,因此经济效益格外的好,大家的奖金也非常高。而与此同时,二、三楼的餐饮部分却日渐衰落,最终在1995年时二、三楼全部停业。曾经辉煌的三八饭店变成了只经营冷饮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重访”栏目,2006年再次采访三八饭店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老三八饭店元老 : </p><p class="ql-block">刘纯真、孙丽、班翠霞、郭静云、栾桂华、王丽、张桂珍、袁竹梅、杨淑惠、张秀珍。</p> <p class="ql-block">媒体报道三八饭店的兴衰。(因刚刚从三亚回来,有些资料没有找到,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截图中央电视台《重访》节目,在此深表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