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6日上午,通过明星社区居委会的推荐,张庄路街道社工站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琪琪(化名)今年13岁,6个月时确诊脑瘫,7岁患有癫痫,父母早年离异,常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从事货车运输工作,无法陪伴。母亲常年在外地,基本不来探望,母女关系冷淡。了解到情况后,张庄路街道社工站的社工和琪琪爷爷约定了入户时间,准备上门探访,对琪琪一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评估。</p> <p class="ql-block"><b>一、初次入户,一张笑脸入眼帘</b></p> <p class="ql-block"> 社工第一次入户探访与琪琪见面时,她就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姑娘,会拉着你的手甜甜的喊“小阿姨,坐”,拿出喜欢的绘本交到你手里“小阿姨,读哪一本?”通过交谈得知,因为琪琪患有癫痫,情绪不好控制,因此爷爷奶奶经常把她关在家中,缺少同辈朋友,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特教老师每周一来给她讲绘本故事,由于母爱的缺失,琪琪总是会把年轻的阿姨当成妈妈一样依赖,每次离别都会有些分离焦虑。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评估,社工们决定把琪琪作为个案服务对象,制定陪伴服务方案,定期上门给琪琪读绘本、学认字、讲故事等陪伴,让她感受来自爷爷奶奶之外的温暖。同时也让照顾她的家人有一个喘息的时间,从忙碌的日常中抽离出来。当我们探访结束,要离开时,琪琪表现出稍许的情绪激动,经过我们慢慢的安抚,并相约下周见面,琪琪才慢慢的平静下来,脸上再次出现天真的笑容,并把我们送出门。</p> <p class="ql-block"><b>二、温暖陪伴,个案跟进有成效</b></p> <p class="ql-block"> 个案服务期间,社工每周都会在约定时间段到琪琪家入户探访,为其提供日常陪伴,与琪琪一起聊天、学习、画画、背唐诗等。琪琪与社工阿姨也在每周的陪伴中关系越来越熟悉,笑容总是洋溢在脸上,和社工一起分享她日常生活,“今天8点起床的,早饭吃了4个包子,是爷爷买的,肉馅的很好吃”。在此过程中社工及时发现琪琪的优点,从优势视角切入,对其表示肯定和鼓励,帮助琪琪建立自信,重构生命价值,寻找琪琪的闪光点,引导她积极主动与外人沟通交流。</p> <p class="ql-block"><b>三、提供支持,政策链接暖人心</b></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段时间介入,社工和琪琪爷爷奶奶的关系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刚开始对社工的不熟悉、拘谨、不怎么说话,到现在可以和社工聊很多话题,由此社工也得知了琪琪生活能力不足。不能自己吃饭,身边不能离开人,必须时常陪伴着她,而两位老人因为年事已高也渐渐感到心力不足。通过这些情况的了解,社工们初步研判琪琪符合“长护险”的办理标准,可以帮助其申请相应的家庭护理服务,缓解琪琪所在家庭的护理困难。随后,社工站便链接相关机构上门为琪琪的爷爷奶奶详细讲解“长护险”的相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b>四、持续关爱,用心温暖脑瘫儿童</b></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琪琪由于自身患病,父母自幼离异,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此缺乏父母关爱,渴望与他人产生互动和联系。社工们通过面谈、直接关爱和日常陪伴,与琪琪建立起信任关系,给予她更多温暖和关怀。与琪琪一家建立良好关系后,社工定期入户走访,和琪琪家属面对面、心贴心交谈,全面了解琪琪一家的具体情况,聚焦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张庄路街道社工站内的社工将继续关爱脑瘫儿童成长,以此次个案服务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脑瘫儿童家庭的现状,深挖和评估服务需求,联系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也将以开展关爱脑瘫儿童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社工站枢纽作用,链接各方资源,让更多特殊家庭得到多维度关爱,切实提高社会服务项目工作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