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研教学,共谱教研新美篇 ——尖字沽小学语文组推门课活动纪实

美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兴尽晚回舟,共悟小语妙处。</span></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拓展教研的空间,5月16日,我校举行了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教研活动。</p> 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董爽老师的《要下雨了》,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情感得到熏陶,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主旨,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听说水平。</p> <p class="ql-block">看!孩子们的精彩演绎,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童话故事中。</p> <p class="ql-block">  董茜带来《大象的耳朵》,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重点方在了四个问句的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话和人物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读出惊异的语气。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同时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孙久汇老师的《母鸡》 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由体会文本,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极力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注重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又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通过写控诉信和表扬信的方式,为下节课感悟母鸡品质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积极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李欣宇老师的《刷子李》,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课程伊始出示了五项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学习。通过插图和表格回顾人物,梳理本单元重点知识——人物描写方法。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部分是本课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动作优美,刷墙的声音动听,完成后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这行云流水的一挥一洒间,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动作多流畅呀!</p> <p class="ql-block">  关键词加线条的板书形式很好的串联了课文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 教研促提升 <p class="ql-block">  评课时老师们敞开自我、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尖小教师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的公开课,王宏坤校长和张荣莎主任都会深入课堂之中,认真倾听,细心记录。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用语、板书设计等方面。课后,与授课教师的交流中,从谈教学设计到课标理念,从谈老师的专业素养到上课时平实的教风,王校长、张主任精辟的点评给了老师们莫大的鼓舞,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也让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这次教研活动使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研讨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创造和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p> <p class="ql-block">  初心已定从未变,砥砺前行不说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激情点燃激情。教研,我们始终在路上……不厌、不倦、不悔,诗意前行。</p>

学生

教研

老师

教学

课堂

语文

教师

学习

素养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