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推进,在研讨中成长。

范英娥

<p class="ql-block">  为落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向,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月17日上午,明德小学在会议室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言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句子,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马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学中她重视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中理解语句的意思,掌握丰富的词汇。为此,老师让学生理解“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比喻的构词方式时,指导学生用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词语,并在运用中活记活背,积累写颜色的词语。在教学写火烧云变化多的段落时,教师还用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图片,并让学生通过仿说片段,从而积累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重视词语、句子,写作结构的积累,可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章词汇丰富,文面秀美,但并不深奥。这样的文章应该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书读好了,语言内化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李老师注意到了这点。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朗读的方式: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品味用词的精美,感受世界的奇妙,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了。以读为主线,读中感悟,悟中生情。</p> <p class="ql-block">《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科普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孩子们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堂上,周老师注重挖掘语言文字的奥秘,从概括文章的结构特点,到紧抓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以生为本,层层铺开。语文基础知识仍是中年级的重点,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并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周老师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词语修辞手法,拓展积累。孩子们既深刻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寓教育于环境,话成长于教研。此次活动,给语文老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语文老师认真钻研业务,在自我研修中更加注重专业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p>

语文

教学

积累

词语

老师

语言

以读

学生

朗读

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