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薰风初入弦,榴花开欲然。伴着初夏的和风,玉林市名师“131”工程彭光明工作坊一行来到仁厚初级中学开展第四次入校指导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入校活动是由玉林高中黎丽老师和仁厚初中陈燕秋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执教的篇目是人教版八年级春季期的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p> <p class="ql-block">该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文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文势流畅。</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下午,第六节,仁厚初中陈燕秋老师老师先组织上课。</p><p class="ql-block">陈燕秋老师依次首先为重难点词语正音、释义,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课堂上,陈燕秋老师策划了一个学习小游戏。活泼的学习气氛,新颖的活动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虽然该环节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但对整个课堂接下来三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接着陈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以讨论、集体回答和竞赛回答等方式,对课文的重难点句子进行翻译解释。</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在课堂中多次运用诵读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落实了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整场教学活动中,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巩固提升为基本流程,课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学生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承载,带来了不同的语文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黎丽老师的课堂设计基于项目化教与学,实施步骤分为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是“明辞章之意” ,第二部分为 “研教学之道”,第三部分为“析论述之理”, 第四部分“用劝学之术”。整节课思路清晰,松弛有度,学生兴致高涨。</p> <p class="ql-block">在下午的第八节,“131”彭光明工作坊一行与仁厚初中的领导老师们开展现场评课活动。坊主彭光明老师认为两位授课的老师上课风格不拘一格,各有特色,无论是以教师为主导,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能贯穿重难点,课堂结构把握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彭光明坊主指出,不管应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基于“质疑善思”思想构建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备课要求其真,授课求其巧,文本探其妙。教学要基于学情开展,要注意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教与学中来。教学相长,生生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仁厚初中的吴副校长表扬了授课的两位老师理念先进,在授课过程中能将语文的学科性和工具性较好地兼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下的语文课堂既展现了“大同”的前提,又凸显了两位教师教学的差异,以相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为学生构建流畅的学习过程,给听课者以不同的感受,体会到别样的精彩,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推动了学科的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着“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育人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玉林名师“131工程”彭光明工作坊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有效的实践经验,在教育的道路上,迎着和暖熏风,伴着火红榴花,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不断谱写绚丽的教育新篇章。</p>